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初中孩子不听话?别急着管,先试试这六件事

初中孩子不听话?别急着管,先试试这六件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28
初中孩子不听话?别急着管,先试试这六件事

在某个傍晚的厨房里,你正忙着切菜,孩子突然把书包甩在沙发上,嘴里嘟囔着“烦死了”。你一抬头,眼神交汇,他立刻低头躲开。那一刻,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是不是又到了那个“不听话”的阶段?

其实,每个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不是孩子变了,而是他们正在悄悄长大。初中三年,是身体、情绪和思想都在剧烈变化的时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意,想证明自己能行,也渴望被当作“大人”对待。这时候,最怕的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用“对错”去评判他们,用“命令”去压制他们。

不妨换个角度:不听话,其实是孩子在尝试独立的第一步。就像小树苗要撑起自己的枝干,才不会一直依赖大树的庇护。我们不必急着纠正,而该学会看懂背后的信号。

1. 别总想着“管”,先试着“放”

你有没有发现,越是逼孩子按你的想法做事,他越可能反其道而行之?比如你让他写作业,他偏要玩手机;你提醒他穿外套,他反而把外套扔到一边。

这不是叛逆,而是一种自我确认的方式。他在说:“我有选择的权利。”

所以,与其事事插手,不如退一步,给孩子一点空间。比如,可以这样问:“你觉得今天怎么安排学习时间比较合适?”而不是直接说:“你必须现在写数学。”

允许他试错,哪怕结果不太理想。一次没考好,不等于失败;一次没按时完成作业,也不代表他懒惰。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思考、权衡和承担后果。

你可以陪他一起复盘:“这次计划没执行好,你觉得哪里出了问题?下次怎么调整?”这种对话,比批评更有力量。

放手不是放弃,而是信任。当你愿意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他会慢慢长出责任感和判断力。

2. 尊重,是亲子关系的底色

很多家长觉得,“我是父母,我说了算。”可问题是,当一个孩子长期处于“被决定”的状态,他的内心会积累一种无力感。久而久之,就用“不配合”来表达不满。

真正的尊重,不是听从,也不是纵容,而是看见孩子的感受,承认他的立场。

比如,孩子说:“我不想参加补习班。”你可以回应:“我知道你挺累的,补习确实占了很多时间。你是觉得这些课对你帮助不大吗?还是更想留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句话背后藏着两个关键点:一是接纳他的情绪,二是邀请他表达真实想法。

当孩子感受到“我的话有人听”,他自然就不需要靠“顶嘴”来争取存在感了。

记住,尊重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底气。它意味着你知道,即使孩子暂时做错了,也能从错误中成长。而你始终在他身边,不是监督者,而是支持者。

3. 家庭氛围,比任何说教都重要

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孩子在家说话轻声细语,对外也礼貌得体;而另一些孩子,动不动就大声嚷嚷,甚至摔东西?

这往往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家庭环境的投射。

如果家里总是充满指责、比较和冷战,孩子就会把这种模式带进学校,也带进与父母的关系里。相反,如果家中常有笑声、有讨论、有共同阅读的时间,孩子更容易学会平和地表达自己。

不妨试试每天晚上留出半小时,全家坐在一起读一本书。不一定要多深奥,哪怕是一本漫画、一篇短文都可以。读完后聊聊:“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这个过程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评分。但它让彼此走进对方的世界,也让“沟通”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有时候,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安静地坐在旁边,看着孩子翻书,也是一种陪伴。

4. 赞美,比批评更能让人心动

我们总习惯盯着孩子的缺点,生怕他掉队。于是,一句“你怎么又犯这种错”脱口而出,却忘了:人都是被肯定推动向前的。

试试看,把“你这题又错了”换成:“这道题你思路很清晰,只是细节上漏了一步,下次注意就好。”

再比如,孩子主动整理了书桌,你可以说:“谢谢你把房间收拾得这么整齐,我看到都觉得心情变好了。”

这些话听起来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被看见”。

心理学研究显示,经常获得积极反馈的孩子,自信心更强,面对困难时也更坚韧。但这不是靠数据支撑的结论,而是无数个夜晚里,那些悄悄被点亮的眼神告诉我们的。

赞美不是吹捧,而是真诚的认可。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句“辛苦了”、一张手写的便条,甚至只是停下手中的事,认真听他说完一句话。

5. 批评,也要讲“时机”和“方式”

当然,孩子也会犯错。成绩下滑、迟到、跟同学闹矛盾……这些都需要引导。但关键是:什么时候说,怎么说。

不要在饭桌上突然爆发:“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人家月考年级前十!”也不要等他刚哭完,马上追着问:“你到底怎么回事?”

最好的时机,是在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比如周末下午,天气晴朗,你们一起散步或喝杯茶,轻声问:“最近感觉怎么样?有什么让你觉得特别难的地方吗?”

这时候,孩子更容易打开心门。你不需要立刻给建议,先倾听,再回应。

当他愿意开口,你就已经赢了。因为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纠正”,而是“连接”。

6. 父母也在成长,别怕示弱

最打动人心的一刻,往往不是孩子听你的话,而是你坦然承认:“对不起,刚才我太着急了,语气重了。”

这句话,胜过千句“你应该怎样”。

孩子不是不知道父母辛苦,但他们更在乎的是:你是不是真的理解我。

有时,我们可以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妈妈当年也讨厌写作文,每次都被老师批‘没感情’。后来我发现,只要写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文字就有了温度。”

或者:“爸爸以前也拖延,直到工作 deadline 前一夜才赶工,那真是噩梦。现在我学会了分段完成任务,效率高多了。”

这些真实的讲述,让孩子明白:成长不是一蹴而就,每个人都会跌倒,重要的是怎么爬起来。

当我们敢于暴露脆弱,孩子才会敢于表达真实。

初中三年,不是一场必须赢的比赛,而是一段共同走过的旅程。

你不需要成为完美的家长,也不必事事正确。你只需要记得:

- 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生命个体;

- 他的每一次“不听话”,都是在练习做自己;

- 你的耐心,是他未来面对世界的底气。

当有一天,他不再冲你发脾气,而是主动告诉你:“妈,我想试试新方法。”

那一刻,你就知道: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别急着改变他,先试着读懂他。

因为真正的教育,从不是控制,而是陪伴。

而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马教员 云南财经大学 越南语
  2. 李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能源动力
  3. 陈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电气工程
  4. 宋老师 中学一级教师 电气工程
  5. 陈教员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小学教育
  6. 任教员 暨南大学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7. 张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8. 仁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9. 颜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 陈教员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