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暑假不只有玩: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日记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27】
放暑假了,空气里飘着一种特别的味道——不是空调的凉气,也不是冰棍的甜香,而是一种“自由”的气息。作业暂时退场,课本被塞进书包角落,连闹钟都好像放了假。可你知道吗?真正聪明的孩子,不会把暑假当成“彻底躺平”的日子。
就像我,二年级刚结束,成绩单拿回家,妈妈没说“你考得不错,随便玩吧”,而是轻轻问了一句:“这个暑假,你想怎么过?”
于是,我坐在书桌前,拿出了我最喜欢的蓝色记事本,开始写我的暑假计划。不是被安排的计划,而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计划。你可能会说:“二年级的孩子能写出什么计划?”可我想告诉你,哪怕年纪小,只要愿意动脑,也能安排出一个既快乐又充实的假期。
语文作业,我用两天半就搞定了
考试一结束,我就决定先“解决”语文暑假作业。不是因为急着交差,而是我想把更多时间留给看书和练字。每天早上,我坐在阳台的小桌子边,阳光洒在作业本上,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我不赶,也不拖,一页一页地写,遇到不会的字就查字典。字典像一位老朋友,每次翻它,都像是在和它聊天。
两天半,我把整本语文作业写完了。妈妈看到时有点惊讶:“这么快?写得认真吗?”我点点头,把本子递给她。她看了一会儿,笑着说:“字迹整齐,标点也用对了,不错。”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个真正的小学生了——不是靠别人催,而是自己主动完成任务。
但这不等于我从此不碰语文了。作业写完,真正的语文才刚开始。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书是我从学校图书角借的,也有妈妈从图书馆帮我带回来的。第一本是《小猪唏哩呼噜》,讲的是一只善良又勇敢的小猪怎么帮朋友、怎么面对困难。我读着读着就笑了,后来又有点想哭。
原来故事可以让人又笑又哭。
写读后感那天,我趴在床上,咬着铅笔头想:“我该怎么写?”妈妈说:“不用写得多漂亮,只要写出你真实的感受。”于是我就写了:“我觉得唏哩呼噜很像我,有时候笨笨的,但心里想做好事。他不怕困难,我也要像他一样。”写完读一遍,我觉得这不像抄的,而是从我心里流出来的。
数学不赶,但每天都要动脑
数学作业我没像语文那样一口气写完。妈妈说:“数学要慢慢来,每天练一点,才能记得牢。”所以我计划每天写五页。不多,但也不能偷懒。有时候题目有点难,比如一道应用题说:“小明有12颗糖,分给4个朋友,每人几颗?”我一开始没想明白,就拿出积木来摆。摆着摆着,突然就懂了:原来这就是除法!
最让我“头疼”的,是乘法口诀。二年级下学期我们刚学乘法,老师说暑假要背熟。我一开始觉得这太难了。“一一得一,一二得二……”背到“二六十二”就开始卡壳。妈妈没骂我,她说:“你试试每天背两组,早上背一遍,晚上再背一遍。”我还真这么做了。第一天背“一的口诀”,第二天背“二的口诀”。
我把它写在小卡片上,贴在床头,刷牙时看一眼,睡前再念一遍。
你知道吗?我发现背口诀其实像唱歌。有节奏地念,反而记得快。我编了个小调:“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一边拍手一边念,居然一口气背到了“二九十八”。那天晚饭时,我得意地表演给全家人听,爸爸还给我鼓掌了。
后来我明白了,数学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靠理解+重复。就像骑自行车,一开始摇摇晃晃,练多了,自然就稳了。
硬笔书法课:让我的字“站”得更直
七月九号,我的硬笔书法课开始了。每周一到周五上午上课,地点在社区活动中心。教室里有二十多个孩子,老师姓李,戴眼镜,说话慢悠悠的,但写字特别有力。第一节课,她没让我们写字,而是教我们怎么握笔、怎么坐姿。“笔要像小鸟的嘴,轻轻夹住;背要像小松树,挺直不弯。”她说。
我以前写字总爱歪歪扭扭,尤其是“口”字,写出来像被风吹斜的小房子。李老师看了我的字,没批评,只是说:“你有进步的空间。”她让我从基本笔画练起:横、竖、撇、捺、点。每天练一行,不多,但要认真。她还让我们用田字格本,每个字都要“居中”,不能挤在角落。
练了两周后,我翻出之前的作业本对比,发现自己的字真的变了。横更平了,竖更直了,连“木”字的最后一捺都像一把小伞撑开了。妈妈说:“你这字,可以贴墙上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其实练字不只是为了好看。我发现,写字认真了,做题时也更专注了。以前我常因为看错数字而算错,现在写作业时,一笔一画都慢下来,错误也少了。
下午时光:睡觉、口算、看书
上午上完书法课,中午吃完饭,我会睡个午觉。不是懒,是真累。你知道吗?专心做一件事,比玩还累。睡醒后,精神满满,我就开始练口算。妈妈给我打印了一张口算题卡,五十道题,限时五分钟。一开始我只能做三十道,还错了七八个。现在呢?我能做完四十八道,错不超过两个。
我用了一个小技巧:把容易错的题记在本子上,比如“8+7=15”我老算成14,就多写几遍。我还和弟弟比赛,看谁算得快。他一年级,算得也不慢,有次还赢了我。但我没生气,反而更想练了。
口算练完,就是我的“自由阅读时间”。我不一定看学校推荐的书,也会看漫画、科普小故事,甚至菜谱。有一次我看到一道“西红柿炒鸡蛋”的做法,居然照着试了一次。妈妈在旁边指导,我打鸡蛋、切西红柿,最后炒出来居然能吃!爸爸说:“这顿饭你贡献了三分之一。”我听了,觉得自己像个“小大人”了。
学习之外,我也有时间好好玩
你可能会问:“你这么忙,还有时间玩吗?”当然有!而且我玩得理直气壮。因为我知道,我该做的都做了。晚上,我会和小区里的孩子一起跳绳、踢毽子。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野餐,或者去博物馆看恐龙展。有一次,我们还去农场摘草莓,泥土的味道、草莓的甜味,还有阳光晒在背上的暖意,都让我觉得生活真美好。
我甚至开始学骑自行车了。一开始不敢,摔了两次,膝盖擦破了皮。妈妈没说“别学了”,而是说:“摔了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敢再骑上去。”我咬咬牙,第三次骑的时候,终于稳住了。风从耳边吹过,我感觉自己像飞起来一样。
暑假教会我的事
这个暑假过了一半,我回头看看自己的计划本,发现好多事我都做到了。语文作业写完了,乘法口诀背到“五的口诀”了,书法有进步,口算变快了,书也看了好几本。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安排时间,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在努力之后,理直气壮地享受快乐。
我开始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厉害。练字让我耐心,背口诀让我记忆变好,看书让我脑子里装满了故事和想法。而玩,也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让身体和心情都放松,好迎接下一个挑战。
如果你也正在放暑假,不妨也拿出一张纸,写下你想做的事。不用太多,也不用太难,但要有那么几件,是你“非完成不可”的小事。比如:每天读十页书,背两个乘法口诀,练十分钟字。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假期结束时,你不仅晒黑了,也“变强”了。
我想用我最近写在计划本上的一句话结尾:
> “我不是为了不玩才学习,也不是为了学习才放弃玩。我只是想,让我的暑假,既有笑声,也有进步。”
这,就是我的暑假计划,一个二年级孩子的成长日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刘教员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
- 刘教员 铜陵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孙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
- 邵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保险精算
- 宋教员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术博士
- 段教员 成都东软学院 供应链管理
- 明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科技
- 魏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应用经济学
- 沈教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耿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