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与种子
【作者:程教员,编号116079 更新时间:2025-08-22】
教育之事,自古难有定论。或以为当如匠人琢玉,分寸不得有差;或以为应似春风化雨,润物了无痕迹。然究其根本,教育实非制器,而是播火——不是将那已知的真理一板一眼地塞进脑海,而是点燃心中那点好奇的火焰,让它自己去燃烧,去照亮未知的黑暗。
今之教育,常陷入一种“盆栽”的困境。孩童自入学始,便被安置于尺寸相同的盆器中,施以等量的水分与养料,更以竹架固定其生长方向。凡有旁逸斜出者,辄被修剪。如此栽培,固然整齐美观,却失了野生的活力与千姿百态的风致。真正的教育,当如野火之燃,不知其始,不知其终,但见原上草色,生生不息。
我曾见一教师,于科学课上不先授定律,反率孩童至庭院观察落叶。有问叶脉何以如此精巧者,有惑黄叶何以飘落如蝶者。教师不遽答,但鼓励其各自揣想,自行验证。一时间,孩童非为分数所驱,实为好奇心所使,竟自发翻书、争论、实验。这种子一种,他日或长成参天大树,岂是背诵标准答案所能比拟?
教育家杜威尝言:“教育即生活,而非未来生活的预备。”若终日以“有用无用”衡量所学,则精神天地必日渐狭隘。一首诗歌、一段历史、一个数学公式的价值,岂能立竿见影?它们恰如种子埋入土中,不知何时发芽,然一旦得遇春雨,便能破土而出,展现意想不到的生机。
最上乘的教育,终归要回到每个具体的人。它不是工厂流水线,产出标准化的产品;它应当是一片森林,容得下松柏的挺拔,也纳得下藤蔓的蜿蜒。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热情与探索的勇气。
野火过处,看似荒芜,实则地力已厚,只待春来。教育者所能做、所应做的,或许便是保护好这片土壤,让每一颗种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找到生长的方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陈教员 北京电影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 毕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熊教员 四川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 尚教员 北京工商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张教员 昆明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全科)
- 银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网络与新媒体
- 陈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能源动力
- 蔡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陈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刘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