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学!北京百万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朝阳学长学姐有话对你说!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6-18】
在每每挑灯夜读双眼酸涩时,在求解导数大题捶胸顿足时,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下去?我们在书山题海中风雨兼程,支撑起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期许;从争先恐后的紧张氛围中,练就的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定力。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够坚守梦想、且歌且行,最终“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周一剑——毕业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本硕毕业于北京大学,现攻读博士学位
兴趣使然,我从高一开始自学数学物理,甚至用大学教材拓展知识面,这得到了老师们的大力支持,最终让我在高考自主招生中突出重围。自学能力是大学阶段的核心能力,而我在八十中得到了提前开始自我探索的自由,至今仍葆有好奇之心,驱动我在科研道路上前进。
平静的内心力量在今天是难以被忽视的软实力,八十中丰富的课余活动无疑完善了我的人格。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内心所爱,勇敢追梦!
林瑞浩——毕业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我要对学弟学妹们说,祝你们在这里度过收获非凡的三年。这三年过得如何不只取决于周围的人,更取决于咱们学生自己。
有的人仍保持着自己生活的惯性,被动地等待着别人调整自己的轨道;而有的人主动思考、积极学习别人的优点和好想法,自己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如果同学们想成为后者,不妨好好把握拥有更多自主权而不失老师指导的高中生活。
韩冰童——毕业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考入清华大学
老师们知识广博、尽职尽责,课堂上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在我心里种下了热爱学习的种子,让我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学习之余,我也参加了不少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增长了自己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祝福学弟学妹们能够享受学习的时光,发现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坚信:奋斗之路永不停息,心怀热爱方可奔赴山海。
李佩优——毕业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这是一所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校,在课堂上,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新奇而直指核心,让我们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的同时对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用激情和耐心引导我们向学,帮助我们夯实基础,更带领我们深入,是我们学习上的引路人。
对于学弟学妹们,我希望你们能珍惜这段宝贵的时光,努力学习,积极成长,不负青春,不负自己!
张冰——毕业于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本科毕业于外交学院,即将出国学习口译
朝外就像授人以渔的长者,赋予了我追求梦想所需的知识、热情以及自律。这里的学习氛围自由活跃,以自学为主导,到了没有老师督促的大学,依然可以自行保持学习节奏。平时老师们还总会为大家创造自行发挥的空间,每年还会有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在这里学得尽兴、结识良师益友。
也祝朝外延续风格,越办越好!
范一凡——毕业于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本科就读于东南大学
在朝外求学六载,学校“品格第一”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世,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每个朝外人的真诚、热情、善良,让学校有了家一般的温度。这里没有唯分数论的内卷和压力,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去学习、掌握知识。
这里也没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引导,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学习能力。
朝外是一个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地方,学校尊重并支持同学们的兴趣发展,无论学科竞赛还是艺术类考试,你都可以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挥潜能。
施雨锋——毕业于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本科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我觉得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最纯粹,最开心的时光。现在回看朝外的校训:character first,the best I can be,到了大学以及社会中就能体会到其中各方各面的深刻含义了。我还要感谢朝外,给我们学习成长的空间,教我们品格第一,做人做事。
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来到朝外,能够遇到这些老师。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高中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未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邓安东——毕业于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携笔从戎一直是我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离不开我的母校朝外和我的老师们。朝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纯净的学风,课间楼道里随处可见追着老师问题的同学,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专注于学习的环境。在这里我想和各位学弟学妹们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不要低估自己,要给自己定一个高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曹宇琦——毕业于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
想起朝外,真的有太多温暖片段可值得回忆了。朝外善良正直但同时又坚毅果决的老师们,满足了我对优秀中学老师的全部想象,是我在不稳定的青春期时构建人生观的重要一环,用全部的理解和支持托起了那个偶尔会迷路的孩子~最后衷心祝愿母校可以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成为更多人回忆里宝贵的青春印记!
关天宇——毕业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现就读于北京大学
作为一名经纶人,从初中起我就在陈经纶中学学习,她为我的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帮助。我想对朝阳区的学弟学妹说:戒骄戒躁,尽管结果或许不尽如人意,但一路奋斗过来问心无愧,你已经成功,希望你们在学习中永攀高峰,翻过一座座山,用最后的成绩来让人们听到你们的故事吧!加油!
马睿翔——毕业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考入北京大学
仰望星空,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只有用最踏实的“笨办法”才能打牢最扎实的知识根基。坚持上课认真听讲、整理笔记、问问题,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批改、订正,这些听上去似乎没有那么高大上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正确的学习途径,想要坚持下去也需要绝对的恒心。
我想对朝阳的学弟学妹们说,希望你们能永不服输、永远上进,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一定要时刻相信自己,不要丧失自信!Fighting!
祖悦植——毕业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考入清华大学
致步入高中的学弟学妹们:高中是青春最美好的时光,前路既有学习的困苦与煎熬,也有等待你绽放芳华的一片天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愿你们能够平和地接纳,不屈地奋斗,坚定地前行,如一泓清泉静水流深,却能中流击水,磋磨岩石锋利的尖角。
张健以——毕业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现就读于清华大学
我的中学六年,全都是在陈经纶中学度过的。在这所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学校里,拥有六年的时光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希望陈经纶中学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在老师们的培养下茁壮成长,树立远大理想,祝愿陈经纶中学能够在新的百年征途上昂首阔步,砥砺前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钟芳雄——毕业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现就读于北京大学
陈经纶中学给予了我充分展示的平台,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完成了王者荣耀数学建模的任务,并参与了“火龙卷”的物理研究,拓展了灵活的思维。我从陈经纶中学、从朝阳区走出,回望过去的求学生涯,也真心希望陈经纶中学、朝阳区的办学质量越来越好。
衷心祝愿朝阳区教育水平蒸蒸日上,祝愿陈经纶中学在新的百年里再创辉煌,也祝愿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实现理想!
侯珏——毕业于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现就读于北京大学
在新源里的银杏树下,在柳芳南的紫藤廊中,我体验了在书田中拍遍栏杆的俯仰,在数字里构筑文明的浪漫,从刚刚入学的成绩平平,直到走向梦中的学府。
母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为我培养了运动的爱好和习惯;自强不息的校训,让我在坎坷的未来生活中,能时刻拥有一次次站起来的自信;全面发展的理念,也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常常葆有对未知的好奇。希望清华附中在未来行稳致远,越来越好。
房林静——毕业于清华附中朝阳学校,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高中三年里,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深深记在我的心里。记得有一次我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下课被叫到老师办公室,当我怀着忐忑的心准备接受责备时,等来的却是如细雨春风般的关怀。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吸取教训。过则勿惮改。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认真分析试卷,改正错误,有困惑的地方及时问老师,终于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傅煜涵——毕业于清华附中朝阳学校,考入清华美院
作为一名美术生,真正在学校的日子也只有两年零两个月,然而闭上眼往日回忆如烟云呼啸吹来。刚刚还浸染在画室里的大脑突然被转移到学校,一时间有点“罢工”,知识总是选择性的进入记忆,这漫长的“时差”让我理解起问题常常慢半拍,脑海里编制的思维导图也因此搅作一团找寻不到出口。
万幸老师的耐心,在空白页一点点梳理脉络,带我爬过千岩万转不定之路,循循善诱才能以破竹之势找寻柳暗花明。
刚踏入高考考点之时还是局促不安,远远看到老师们清一色紫色的校服,伸手与我们击掌传输力量不禁会重拾信心。希望母校能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国之栋梁。
张晓雯——毕业于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现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
在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六年的时光里,我有幸遇到了许多拥有深厚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底蕴的老师,他们爱岗敬业、关心学生,让我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他们不仅向我传授了课堂中的知识,更在我人生发展的道路上为我引领了方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让我们强健体魄,各种社团活动培养着我们的兴趣爱好,游学参观等校外活动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学校为我们搭建了许多平台让我们锻炼自己的能力,让我受益匪浅。
母校对我的培养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也祝愿母校的未来越来越好!
赖思雨——毕业于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本硕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开放包容的环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和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吸引了我,让我决定选择在这里度过六年时光。
都说经历造就人生,感谢清华附中朝阳学校让我在最青涩稚嫩、最敏感好奇的年纪与良师益友们相遇相知,又在丰富多彩且意义非凡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对自我和对环境的认知,这都是我人生的宝藏。我衷心祝愿学弟学妹们都可以在人生的旷野中勇敢无畏地寻找自己的可能性,成就一段不留遗憾的人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郑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苏教员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
- 蔡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电信工程及管理
- 杨教员 华中农业大学 应用化学
- 刘教员 首都医科大学 法律 建筑设计
- 刘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智能设计
- 多教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安全工程
- 周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师范)
- 于教员 北京大学 教育学
- 陈教员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