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别给说谎的孩子贴上坏标签

别给说谎的孩子贴上坏标签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6-04
别给说谎的孩子贴上坏标签

        5岁的陶陶酷爱在墙上作画,对此爸爸妈妈已经警告过他多次了。最近,陶陶一家乔迁新居,妈妈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块大白板。陶陶在白板上画了几次,可总觉得没有画“壁画”过瘾。

终于,他找到机会了——那天舅舅舅妈带着小表妹来做客,趁着大人们聊天的功夫,他领着表妹痛痛快快地发挥了一次,将主卧室内没被家具挡住的白墙涂抹得色彩斑斓。

当妈妈质问他时,陶陶矢口否认,说那全是表妹干的……

几乎每一位父母都认为说谎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并调动自身所有的聪明才智、身体力行,设法使自己的孩子远离这种恶习——从宝贝很小的时候就往他的脑子里灌输《狼来了》一类的故事,努力地教育孩子要实话实说、坦诚做人。

然而,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很多父母都会遭遇孩子谎言的袭击,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接下来其中的一些父母有可能雪上加霜,他们会渐渐发现:孩子越大,谎言会越来越多、说谎的本领越来越强、谎话也越多越高明。

说谎似乎是孩子的通病,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犯的一种错误。有了如此宽容的心态,你对孩子“失误”的关注点就能不仅仅停留在“天大的、不可饶恕”的错误层面上,而是努力探寻孩子撒谎的目的,并检查自身是否在无意中为孩子的撒谎起了引领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编瞎话,真的其乐无穷?

◎将真实与谎言混为一谈

4、5岁的孩子分不清自己想象的事情与真实的事情之间有什么不同,因为他们的想法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非现实性。他们试图用言语描述某种虚构的东西,努力把自己编织的幻想说得和真的一样,同时他们也从心底里以为那就是真的。这种“谎言”,实质上是孩子想象的反映,与有明确目的的撒谎无关。

一般来说,幼儿说谎很少出于恶意,与其说他们在说谎,不如说他们提供了错误的信息,通常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是在说谎。

5岁的晓雪去过大连、青岛、北戴河,但她绝对没去过三亚。当溪溪在班上炫耀她假期在海南玩得如何如何高兴时,晓雪不甘示弱地说自己这个寒假也去了三亚,并借助她见过的海岸、礁石、沙滩加上从图片上、电视上看到的热带海滨景象,把她想象中的三亚和自己的旅行描述得绘声绘色。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和小朋友的掌声。

晓雪妈对此战战兢兢:这简直是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其实,能把完全没有的事编得有鼻子有眼儿,说明孩子具有很好的想象力,而它作为创造性思维能力之一,对孩子智力的良性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性说谎是孩子聪明的表现。晓雪这样做并不是真的想欺骗小朋友,她不过是向往这次出行,进而主观地将向往变成了“现实”。

所以,妈妈不妨这样引导孩子:“我没去过海南,但我去过其他海滨,我想象中的海南旅行是这样的……”如此,既拓展了孩子想象的空间,也有助于她将幻想与现实区分清楚。

◎父母做了坏榜样

父母总是一如既往地要求孩子不说谎,可自己却在不经意间言行不一,比如业务上的合作伙伴邀请你星期天小聚,而你恰恰出差回来疲惫不堪,但为了不让对方扫兴,你将出差的日期错后了几天,告诉人家星期天你刚好在外地;你无意购买保险并对保险推销员的锲而不舍感到厌烦,在他又一次打来电话时,你请伴侣告诉他你不在;

或者,你对朋友送给你的手表赞不绝口,但在家里仔细端详它的时候却自言自语自己不喜欢这块表的款式……这些实际上是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说谎是很自然的事情。于是,在自认为需要的时候,孩子也效仿大人的样子把没有的事情说的和真的一样。

年幼的孩子很难分清哪些话可以直说,哪些话需要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因为成人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纯粹真实的氛围,所以要求他们绝对不说谎是很难的。

如果父母认为他们可以破例说谎,孩子当然觉得自己说谎也是正常的。因此,向孩子灌输诚实的美德的时候,要以身作则,同时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逃避惩罚

有些孩子的谎言是被父母逼出来的。6岁的浩浩在房间里施展“武功”,一不留神将妈妈心爱的玻璃果盘摔得粉碎。晚上,浩浩如实告诉了妈妈是自己打碎了果盘,却遭到爸爸妈妈的联合训斥。

可没过几天,他又无意摔坏了爸爸的手机。因为上一次的诚实“碰壁”,这次浩浩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措施争取主动,在第一时间内向爸爸妈妈声明“这事与自己无关。”

父母的理智和情绪往往不能合拍,尽管主观上强调诚实的重要,可面对某一具体事件时,他们的情绪时常会占上风,对孩子行为的不满和责罚使他们忽略了对孩子诚实品质的认可。当诚实遭遇打击,孩子选择撒谎也就在情理之中。

6、7岁以上的孩子知道说谎不对,但往往控制不住地说些与事实相悖的话,这是因为他们觉得此时此地,确实有说谎的必要,比如前面提到的陶陶,他知道把责任推到表妹身上自己可能逃过父母的训斥。对他们来说,说谎有时是推理的产物、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因为一旦说出真相自己将受到惩罚,索性用谎言来掩盖现实。

一个6岁的孩子知道如果说小熊铅笔是他从同学的铅笔盒里私自拿的,肯定会遭到爸爸妈妈的严厉批评并被责令退还给同学、向他道歉;但如果说是用自己的铅笔或什么东西和同学换的,就很可能在父母面前蒙混过关。

用智慧赶走孩子的谎言

面对谎言,你是如临大敌、对孩子的行为上纲上线,还是镇定自若、稳如泰山?实际上,你的怒发冲冠和暴跳如雷并不能使问题有根本性的改变,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千万别把他推到“坏孩子”一边,因为对1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说谎与品质无关。

但是,撒谎绝对不是可以被认可的行为,所以,要用成人的智慧赶走孩子的谎言。

◎自己先与谎言绝缘

身教胜于言传。如果你在自己孩子面前夸奖朋友的宝贝长得很漂亮,而他实际上很丑,孩子很难不受你的传染。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在自己的家里定下一个原则:遇事最好实话实说,千万不要找借口,即便是遇到了麻烦;

在不能说真话的时候,我们最好也不要编造善意的谎言,因为孩子并不能分清哪些是善意的谎言,哪些是恶意的,选择沉默可以被当作权宜之计;或者巧妙地绕开这个敏感的话题。如果成人不小心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

◎惩罚不是好办法

成人在说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时,总是试图找到百分百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表明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孩子的说谎多半也是万不得已。所以,当孩子拒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时,父母应设法弄清楚他为何不能敢作敢当。如果是惧怕惩罚,我们务必帮助孩子打消这个顾虑,向他传递两个信息:一是最好讲真话、撒谎危害无穷;

二是这一次他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但即使做错了事还是要诚实。告诉他,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更不希望他撒谎。鼓励他主动承认错误、改邪归正。

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最好放下“训斥和惩罚”这个不利的武器,它只会让孩子内心深受折磨,进而加倍地运用撒谎这个工具、很快升级为谎言大师。所以,比较好的做法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他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即便他说了谎,父母仍旧是爱他的,给他认错的机会。

如果孩子鼓起勇气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父母应在第一时间内表扬他、相信他仍旧是个好孩子。被爱和信任鼓舞着,孩子会找到努力的方向。

但是,这并不是说绝对不使用惩罚手段。当孩子将小朋友抓伤,而且为了掩盖事实真相嫁祸于人,父母就该表明自己的态度了:要让他知道必须为此承担责任、自食其果,比如免掉这个星期的麦当劳套餐或者推迟去动物园。

◎给孩子说实话的机会

文弱的菲菲点子特别多,比如串通几个小朋友躲在大门后,见胆子小的女孩来了从门后窜出,趁其不备大喝一声,吓得女孩哇哇大哭,随后告诉老师这个主意是别人出的;

或者抓一把沙子从身后塞进小伙伴的脖子里,然后脸不变色心不跳地说不是自己干的……菲菲在一次次出了馊点子之后,总是习惯地把它们归咎于别的孩子,一脸的坦然似乎在说:这事与我无关。

如果你能肯定某件事一定是孩子干的,而他又有习惯性说谎的毛病,在向孩子提问之前你不妨先发制人,告诉他你猜到他十有八九会对你说谎,就像以往一样,但这不是你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你给他一次机会,允许他给你一个真实的说法,并给他几分钟时间准备。你看着表,时间一到,便开始发问。

如此,孩子在开口之前就有了选择,有可能进行一番心理较量,而不是沿着习惯的思维模式将说谎进行到底。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陈教员 贵阳学院 汉语言文学
  2. 吴教员 北京大学 药物制剂
  3. 张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土地科学类
  4. 夏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
  5. 梁教员 重庆科技大学 应用化学
  6. 冉教员 清华大学 应用经济学
  7. 孙老师 大学讲师 应用经济学
  8. 郑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9. 苏教员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
  10. 蔡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电信工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