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一年级数学:购物中的数学智慧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4-04】
知识框架概览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购物”这一主题不仅教会孩子们如何识别和使用货币,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是该主题下的三个核心部分:
1. 买文具 —— 探索小面额人民币的世界
2. 买衣服 ——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的魅力
3. 小小商店 —— 实践中的金钱管理技巧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每个部分的知识点。
一、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
1. 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 硬币:1分、2分、5分
- 纸币:1角、2角、5角、1元
孩子们需要学会区分这些不同面值的货币,并理解每种货币的价值。
2. 体会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 基础换算:1元 = 10角 = 100分
- 实际应用:通过购买小文具,如铅笔、橡皮等,来实践换算过程。
例如,如果一支铅笔的价格是1元2角,那么可以使用一张1元纸币加上两张1角的纸币来支付。
3. 从实际问题中理解“付出的钱、应付的钱、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
- 案例分析:
- 假设购买一支铅笔需要5角,而你给了售货员1元。
- 在这个过程中:
- 应付的钱是5角。
- 付出的钱是1元。
- 应找回的钱是1元 - 5角 = 5角。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金钱交易的基本原理。
4. 在购物情景中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 实战演练:组织一个小型的文具店活动,让孩子们扮演买家和卖家的角色,进行买卖互动。
- 目标:通过模拟购物场景,加深对小面额人民币的理解,并熟练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二、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
1.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能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上辨认
- 大面额人民币:10元、20元、50元、100元
- 观察与比较:鼓励孩子们观察这些纸币上的图案、颜色以及防伪特征,从而学会辨认它们。
2. 会计算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 换算练习:100元可以换成几张10元?几张20元?
- 应用场景:在模拟购买衣服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如何用最少的纸币组合支付特定金额。
3. 在购物活动中体会大面额人民币的作用
- 实际操作:设置一个“小小服装店”,孩子们可以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购买衣服或玩具。
- 目的: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孩子们能够直观感受到大面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 运用人民币的兑换知识,初步掌握付钱的方法
- 案例学习:假设一件衣服的价格是85元,而你只有一张100元的纸币。
- 解决方案:首先,要确定应找回多少钱;其次,考虑如何用最少的纸币组合找回15元。
三、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1. 在购物情景中会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 活动设计:创建一个“小小超市”,里面摆放着各种标价的商品。
- 任务:让孩子们挑选几样商品,然后计算出总价格,并用适当的纸币支付。
2. 通过购物中的活动,了解付费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 电子支付:除了现金支付外,还可以介绍一些现代的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
- 实践体验:让孩子们尝试使用电子支付工具完成一次购物体验。
3. 通过购物的活动,巩固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 游戏化学习: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快速找零挑战赛”,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 目标:通过这些游戏,帮助孩子们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技能。
4. 购物中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问题解决:提出一些与购物相关的问题,比如“如果你只有10元,最多能买哪些东西?”
- 策略思考:鼓励孩子们思考并制定合理的购物计划,学会做出最佳选择。
---
通过上述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伴随他们成长,为未来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