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力量:培养专注的孩子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10-24】
在教育孩子的漫长道路上,细心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到孩子的学业成绩,更是他们未来能否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足的关键。
昨天,我们班进行了数学单元测验。成绩公布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结果。我首先关注的是最高分和最低分,因为这两个极端往往最能反映出班级的整体水平。在对比了我班的成绩和三班的成绩后,我感到非常意外:我班的最低分是80分,而三班最低分是85分;我班有8个满分,三班却有13个满分。
温老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三班的满分人数超过了四班,而且多了那么多。”
翻看试卷,我发现许多本应取得高分的“种子选手”因为粗心而失去了宝贵分数。他们因为计算失误、读错题目(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读题)、遗忘单位名称等原因而失分。这些都是我们常说的“粗心”。
四班的退步让我深思,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孩子们的心不静。心不静的表现多种多样:上课坐不住,不听讲;作业马虎,字迹潦草;做事不专心,即使是在考试中也难以静下心来。这种状态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静若处子,动如骄兔”,教育他们“学要学得认真,玩就玩个痛快”。然而,现实往往是孩子在学习时渴望玩耍,在玩耍时又无法尽兴。这种恶性循环会导致孩子对任何事情都缺乏专注,长时间的学习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孩子的不专心并非完全由先天因素造成,大多数孩子的不良习惯是在后天养成的,尤其在学龄前的幼儿时期,坏习惯就已经开始形成,并在上学后暴露无遗。因此,家长在孩子养成坏习惯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观察到,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更优秀,不惜为他们报各种兴趣班。孩子们在英语、奥数、游泳、打球等课程中奔波,仿佛赶场一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低下,养成了做事拖拉的习惯。家长也形成了事事催促的习惯,不催就不做。孩子们即使在课堂上,也无法抓紧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甚至有些孩子握笔做习字的姿势,却迟迟不肯落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一次数学考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帮助孩子们改正错误。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将心收回,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来。我相信,四班的同学们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因为我们有这个实力,认真、踏实的态度决定一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黄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 郭教员 四川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 郑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熊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会计
- 霍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谢教员 内蒙古科技大学 建环
- 冯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
- 曹教员 北京林业大学 自动化
- 刘教员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智能技术
- 郭教员 北京物资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