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一个孩子最难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

一个孩子最难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4-09
一个孩子最难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

前阵子走亲戚,围观了一场“母女大战”。

表姐家的女儿,今年高一,正是学业繁忙的时候。

虽然老实听着父母安排,按部就班学习着,但肉眼可见的,情绪不怎么高涨。

中午饭桌上,孩子吃饭数米粒,别人跟他说话,孩子也是有一茬没一茬地应着,整个人看着都蔫蔫儿的。

期间表姐眼神提醒好几次,最后实在忍不住,情绪爆发,拍桌子指责:

“一提学习你就鬼抽筋,是给我学的吗?给谁甩脸子看?”

“一提学习你就鬼抽筋,是给我学的吗?给谁甩脸子看?”

表姐女儿也梗着脖子:“我不是都听你的了,怎么还那么多事儿。”

表姐女儿也梗着脖子:“我不是都听你的了,怎么还那么多事儿。”

然后回到房间里,砰的一声,关上房门,剩下我们一堆人面面相觑。

我们只好安慰表姐:“青春期都这样,属倔驴的,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话是这么说,换位思考一下,我又挺能理解孩子的,从早上就开始忙学习,怎么就连口饭都要被催呢?

其实很多家庭爆发矛盾,都不是啥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而是父母和孩子不能互相理解。

父母和孩子站在各自的立场,似乎谁都没有错,谁也不想低头。

一个家,气氛就这样僵持起来,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这种矛盾短期内还看不出什么,时间久了就会让父母孩子彼此关系疏离冷淡。

就像一位作家说的: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亲子关系的裂痕,可能是孩子一生都难以迈过的坎,也是未来成长路上巨大的隐患。

一个和谐的家里<br>真相可以不唯一

一个和谐的家里
真相可以不唯一

无论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只要涉及到沟通相处,想保持和谐稳定,其实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原则:

“真相不唯一。”

比如说同样是孩子成绩退步,原本能考90分,现在只考了80分。

父母会觉得孩子没努力,孩子则觉得题目太难了。

父母要是觉得真相唯一,就得苦口婆心说服孩子,你就是没努力,你得认错。孩子肯定满肚子气。

要是能接受真相不唯一,能理解孩子说得也是事实,那沟通起来就会变成:我知道你努力了,这次题目是有点难,咱们一起想想怎么解决。

这事也就吵不起来了。

细分下来,真相不唯一就是两层意思:

1. 视角不同,则立场不同

第一层就是字面意思,哪怕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也会对同一件事产生完全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正视彼此之间的想法有分歧,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 道理是道理,情绪是情绪,要分开处理。

就像一家公司里,对某一件事情的处理,大家各持己见,争议不断。

最后经过协商,或者老板拍板决定,选了其中某一种做法。

但私下里大家可能还是各想各的,并且会因为心愿没有达成觉得不太高兴。

很多时候,事情解决了,但不代表情绪就过去了。

尤其是孩子,他们心理调整速度没有那么快,也不太习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掩藏情绪。

哪怕理智上接受了,他们的情绪还处于之前的余波中。

所以在理智和情绪的共同作用下,孩子会产生一种“嘴还硬着,人却老实听话”的割裂状态。

就拿表姐的女儿来说,她知道时间紧,作业多,别人都在吭哧吭哧学。自己不抓紧时间,作业写不完,课业进度上还会落后。

所以哪怕和妈妈吵架了,但网课一到点,孩子还是老实学习去了。

这就是理智上,孩子知道“父母是为了我好”,“学习是一定要做的事”。

但情绪上,他们依然会因为情绪本能抗拒,感到失落、委屈、愤懑。

之前胡可在微博上,也晒过儿子安吉一边哭一边弹钢琴的一段视频。

孩子哭,是因为他的确觉得钢琴很难,挫败感让他控制不住泪腺;

手上动作不停,是因为他知道难也要坚持下去。

其实我们和孩子意见不统一时,当然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且执行下去。

只不过从行为和结果上,我们达成了目的,这就足够了。

没必要让孩子一定要和自己想法高度统一。

也没必要阻碍孩子流露出失望、愤怒等等负面情绪。

如果父母一定要这么干,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被否定,产生被冒犯的感觉。

愤怒的情绪一上头,争执就从事情本身,转变了话语权的争夺。

于是两个人越吵越上头,你觉得孩子不懂事,孩子觉得你武断专行,演变到最后,就成了相看两生厌。

不管你说什么话,孩子都会反射性地感觉厌烦。

如何帮孩子疏导情绪?

如何帮孩子疏导情绪?

当然,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允许和接纳这么简单。

有些孩子脾气比较轴,想不通的事情,他会一直难受,压根调整不过来,也特别影响做事的效率。在自己家里,父母能让他甩甩脸子,发发牢骚。

但将来到了社会上,还会有更多他改变不了,还得咬着牙接受的事情。

一个劲儿地闹脾气,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这个时候,教孩子学会转变看问题的方式就非常重要了。

有一次女儿吐槽作业量多的时候,我就给她讲了自己上学时候的一段经历:

上初中那会儿,我有个同桌特别烦人,但每天还得面对他,心情特别烦躁,我觉得自己特别倒霉。

但是后来我转变了下思路,感觉就不一样了。

首先,和一个不喜欢的同桌坐,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起码我可以少跟他说话,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更有利于我成绩提高。

其次,我怎么才能“摆脱”这个同桌?

答案就是好好学习,努力考到前几名,拥有选择座位的优先权,要不然我只能一直烦下去。

但是我一直愁眉苦脸的上学,浪费学习的精力折磨自己,或者听天由命,说不定下次调座位,我还得跟他一起坐,这不就是恶性循环?

多从积极的角度找意义,让不能改变的事情变得体验感更好一点。

尽力把事情做好,从中汲取养分成长,让自己拥有拒绝和改变的力量。

这样一来,那些看似无解的问题,都不会再是消耗,而是一种成长的养分。

当孩子形成这种脑回路,哪怕一开始不尽如人意,他也能把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唐教员 中国音乐学院 二胡
  2. 王教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资源与环境
  3. 王教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碳储科学与工程
  4. 陈教员 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
  5. 乔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
  6. 周教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是第二学位)
  7. 马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经济
  8. 杨教员 华南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类
  9. 陆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10. 王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