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请不要随便吓唬孩子

请不要随便吓唬孩子

更新时间:2024-04-10

教育孩子的小技巧:说反话

案例:家长说反话,孩子很听话

案例:家长说反话,孩子很听话

欢欢是一个5岁的孩子,她性格开朗,天性好强。在同伴中,她总是扮演着“大姐大”的角色。欢欢的妈妈说:“欢欢很听话,也很懂事。有一次,欢欢的小伙伴的玩具坏了,她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然而,最近欢欢变得很贪玩,当她被叫去写作业时,她却拖拖拉拉不肯去,手脏了也不肯洗。有一次,欢欢又不愿意写作业,这让欢欢的妈妈很生气。她吓唬欢欢说:“你再不去写作业,晚上就不让你上床睡觉。”出乎意料的是,欢欢乖乖地去写作业了。欢欢的妈妈发现这种发脾气的方法很管用,于是她越来越多地使用这种方法。当欢欢不吃饭时,她说:“欢欢不用吃饭了哦,这样妈妈就省粮食了。”当欢欢贪玩不去学习时,她说:“欢欢下次语文考试肯定只拿50分,绝对不会上60分。”欢欢的妈妈发现,每次她这样刺激欢欢时,她总会乖乖地去吃饭或写作业。

专家分析:说反话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和性格

专家分析:说反话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和性格

根据育儿专家的指导,4~7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竞争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在心理上表现出好胜心和好强心理,同时也特别叛逆。因此,与孩子交流时,如果使用正话反说的方法,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例如,当孩子写作业慢时,家长可以说:“我看你是你班上写作业最慢的吧,明天交作业肯定比某某还要晚。”在“竞争期”的孩子肯定会说:“我才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他们就会加快速度写作业了。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时,家长可以说:“不去就不去吧,妈妈还省了一笔学费呢。”孩子会说:“我就要去上学,我才不让你省学费呢。”说反话的目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故意激发孩子的好胜心。说反话也是一种沟通的技巧和教育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每个孩子,也不能随时使用。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数。正如5岁的欢欢,她处于4~7岁的“竞争期”,经常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总是与家长对着干。在这种情况下,说反话可能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天性好强。如果家长仍然坚持使用一贯的唠叨方式,试图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教育孩子,往往是行不通的。相反,如果家长适时改变方法,使用正话反说,孩子反而会“顺着”家长的意思。

专家提醒:常说反话易影响是非观念

专家提醒:常说反话易影响是非观念

欢欢妈妈抓住了欢欢的年龄和性格特点,通过使用正话反说的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像每天吃米饭,偶尔给孩子吃点酸辣粉一样,孩子可能更喜欢吃。然而,如果经常给孩子吃酸辣粉,那就不行了。说反话说多了,会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与非、正与反的概念。孩子会认为话就得反着说。在3~5岁这个关键时期,孩子正在发展自我意识和语言能力。他们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因此,他们喜欢恶作剧,唱反调。如果他们从成人身上接触到特殊的语言形式,比如欢欢妈妈习惯性地使用正话反说,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并且从中获得快乐。有些家长喜欢逗孩子,比如说:“你吃饭吃得好快啊,一碗饭1个小时就吃完了”,“我不喜欢你,不要你了”等。长期以往,这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行为规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与非、正与反的概念。孩子会认为话就得反着说。因此,从孩子行为规范的建立、是非观念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培养等方面考虑,家长应该尽量使用正常的语言,与孩子进行正向引导和直面交流,做到坦诚相待。

专家提醒:反话说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专家提醒:反话说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家长适当地使用正话反说是一种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现,但是要把握好尺度。正话反说是一种压力,但这种压力不应该压垮孩子,而应该将其转化为学习进步的动力。另外,家长经常使用正话反说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印象:父母经常欺骗自己。这可能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进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正常的社交。教育孩子就像骑单车一样,要随时查看路况。在使用反话激励、威胁孩子的同时,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反应。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通过正话反说达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孩子也适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与孩子交流时使用反话时,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过于激烈,家长应该停止使用这种方法。

相关文章
  1. 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家长评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 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5. 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