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30
睡前讲故事、念儿歌应成为宝宝每天的“必修课”。家长应该选择一些短小易记、朗朗上口的故事和儿歌,每个故事至少要讲1~2周。通过多次重复,宝宝的大脑会建立起一个加工系统,使故事和儿歌变成他的内部语言。尽管宝宝可能还不太会说话,但如果家长故意念错时,宝宝会表示不满。家长可以尝试让宝宝“接话”,或者接儿歌中最后一个押韵的字。
家长可以采用“有问有答式”的方法,首先是“你问他指”。比如,家长可以问“熊妈妈在哪儿?”宝宝可以用手指出家长说的动物。当宝宝熟悉了这些词汇以及词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家长就要改变问法,采用“你问他说”的方式。比如,家长可以问“这是谁呀”,此时宝宝不能再用手指作回答,而是必须说出“熊妈妈”的词来。
1~2岁的宝宝是个小小的运动员,他学会的动作技能不仅多而且明确,比如爬、走、跑、停、跳、攀、拿、扔、滚等。家长可以通过做动作学说话来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这一过程通常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家长要用准确的语言“翻译”宝宝正在做的动作;其次,宝宝要听家长的指令做动作;最后,宝宝要边说边做动作,即做说并行。
家长每天都要有意识地与宝宝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进行对话,语言要简短、明确、正规,不要说娃娃语。家长可以读重音或多重复几遍想让宝宝说出的字,以激发他说话的愿望。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使宝宝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学话的氛围。家长可以使用轻松的、游戏似的、纯属娱乐性的方法,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教宝宝说话。因为只有在感到有人爱他的情况下,宝宝的言语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通过讲故事、念儿歌和说话,看物说话、看图说话,做动作学说话以及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进行对话,家长可以帮助宝宝早期发展语言能力。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宝宝的语言发展潜力,还可以促进宝宝的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家长在教育宝宝说话的过程中,要注重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宝宝感受到爱和关怀,从而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