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家庭教育这些误区,你经历过么?父母都应该认真反思,别误了孩子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父母宝典

家庭教育这些误区,你经历过么?父母都应该认真反思,别误了孩子

更新时间:2025-03-04

误区1:把压力当做动力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就承受很大的压力,以免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过大的压力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真正热爱,甚至导致孩子过早产生厌学情绪,并可能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得不偿失。

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进行过分的比较,担心孩子落后于他人。例如,如果其他孩子会背两首诗,父母就要求孩子至少会背三首。为了追赶潮流,有些父母会给孩子报名各种培训班。有时父母甚至急于行动,看到周围其他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内心害怕孩子落后,就会随大流给孩子报名,导致孩子周末时间被培训班占满,比平时上学还累。为了送孩子上课,父母甚至需要购买电瓶车,因为汽车很容易堵车,特别是在培训班门口,而电瓶车可以更方便地穿行,争取时间。

这种重担式的教育方式只会压垮孩子稚嫩的肩膀,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

过重的压力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让父母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给孩子设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孩子才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误区2:孩子小,不太懂规矩,长大就会懂得

媒体上经常报道一些熊孩子的行为,比如在公共场合破坏公物、言行粗鲁,对他人造成影响。事后,熊孩子的父母常常用一个理由来为孩子辩护,即“孩子还小,不太懂规矩,长大就会懂得。”父母需要明白的是,3-6岁是给孩子设定规矩的黄金时期。这些规矩包括行为规则、安全规则、公共场合的礼仪规则等等。只有在这个黄金时段教给孩子这些规矩,孩子才能理解并在行为中体现出来。如果孩子犯错了,如果你仅仅将其归咎于年龄小不懂事的借口,那对于教育孩子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孩子依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下一次,他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你也还是会唠叨。

因此,恰当的做法是在孩子开始懂事之后,一般认为在3-6岁期间,父母应主动制定规矩,告诉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做什么,哪些是不能做的,以及这样做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这样孩子可能会更加清楚。当然,方法可以多样化一些,不仅仅限于口头教导,还可以通过演示、示范、表演等形式,让孩子看到规则对行为的规范作用。

有时候,父母不及时告诉孩子规则会让他觉得这个世界是无序的:自己犯错,爸爸妈妈会打他一顿(暴力打孩子本身也是错误的),在孩子眼里,这个世界就是"以错纠错",下次遇到问题也会用暴力来解决。在这种错误的循环中,你眼中的孩子被视为"不争气"的,而孩子眼中的父母也永远"不理解"他。

事实上,当孩子和父母一起制定规则时,孩子会体会到规范的重要性。如果他能够遵守规则约定的行为,他会感到非常自豪。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向他灌输生活道理,那么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相关文章
  1. 父母教育孩子别走入这十大误区
  2. 聪明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警惕教育的误区!
  3.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
  4. 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五大误区会干扰孩子成才
  5. 教育孩子父母应避免的6种误区
最新文章
  1. 二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计划篇
  2. 初中孩子叛逆期如何管教
  3. 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总结范文篇
  4. 寓言故事中的大道理:如何引导孩子读懂《一路花香》
  5. 艺考生文化课的重要性及提分策略
  6.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篇
  7. 从教师视角看高效学习:家长与学生都该掌握的5个关键策略
  8. 高考之年,已为高三家长列出最全准备清单!
  9. 南方地区地理知识点详解:气候、地形与农业
  10. 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计划篇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