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家长介入孩子作业的四大误区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行为习惯

家长介入孩子作业的四大误区

更新时间:2025-05-12

第一误区:过度辅导

比如李先生帮儿子完成作业,导致孩子逐渐失去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甚至变成了班上作业难题的“老大难”。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适当地辅导是可以的,但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非监视、指点或代劳。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自己检查、发现错误并及时更正。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但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对孩子的进步要多给予称赞和鼓励。

第二误区:额外补充

这种额外补充的做法可能会使孩子感到厌烦和疲惫,产生对学习的不情愿。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量地补充习题,不要过分追求数量。让孩子在适当的时间内休息并保持学习积极性,避免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有些家长购买教辅资料给孩子“开小灶”,这的确可以扩展孩子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视野,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但是,如果缺乏科学的训练和正确的辅导,不按教育规律来,这种“小灶”很容易变成学生的额外负担。当孩子感到这个负担太沉重时,他们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得不偿失。

第三误区:放任自流

有一些家长放任孩子的学习,不管也不教,有的是因为没有能力辅导,有的是因为没有时间照看。对于孩子的家庭作业更是漠不关心,即使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差,也只是简单地训斥一番,之后依然不闻不问。

关注孩子的家庭作业的重要性

关注孩子的家庭作业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与孩子沟通的一种方式。此外,家庭对孩子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孩子心中培养起“根”的概念。如果这种概念没有建立起来,孩子的归属感就会很淡薄,他们很容易误以为自己被父母抛弃,很容易成为“问题孩子”。有一位老师说得很准确: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不重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他们会应付作业,应付生活。

全程监督与放任自流的对比

与放任自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过于关注,全程监督、陪伴和包办。晚上,孩子做作业,全家人坐在他身旁盯着。孩子做完数学,爸爸要检查算式;写作文,妈妈要列提纲;抄写生词,爷爷负责改错;做完作业后,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奶奶来整理书包……这些孩子们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下降,也无法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失去了自我监督的能力。父母过分热心的表现给孩子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学习是父母的责任,我只是代他们完成学习任务。这些孩子进入中学后,常常表现出相似的特点:不积极主动地学习,害怕面对困难,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总而言之,仅仅全程看、陪、包办是一种短视行为,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是有害的长远影响。

相关文章
  1. 孩子不爱写作业,家长该怎么办呢(孩子不爱写作业,家长该怎么办呀)
  2. 替孩子抄作业的家长
  3.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改善作业态度和养成良好习惯
  4. 培养学习习惯:家长如何高效助力孩子家庭作业之旅
  5.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
  6. 【家长秘籍:助孩子守护知识小舟——家庭作业大作战!】
最新文章
  1. 一份让数学变得有趣又扎实的练习计划,原来可以这么写
  2. 如何高效获取与使用小学数学学习资源
  3. 初中语文词语替换题分类及详细解析:语境相关的动态词语替换
  4. 九年级物理内能探秘:从微观分子到宏观世界的能量密码
  5. 历年高考试题,为何成为备考必刷的“金钥匙”?
  6. 那些年,我们背过的古文里藏着的青春密码
  7. 高中三年,从“怕”到“稳”的三步成长法
  8. 八下《诗词五首》学习要点篇
  9. 与叛逆期的孩子同行:理解与陪伴的智慧
  10. 14岁女孩沉迷游戏怎么办?实用指南助你轻松应对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