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03
在孩子0-3岁这个阶段,他们还属于幼儿,身体各个方面还在发育,尤其是骨骼的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虽然这个年纪的孩子会在挑战父母的耐心时让人心烦意乱,但是打孩子是不可取的。一旦父母错手,很容易导致孩子身心不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在9岁之后基本上完成了神经发育,思维更加有逻辑性。在这个阶段,孩子最容易让父母生气的可能是学习成绩下滑。然而,打孩子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得到父母的夸奖和鼓励,而不是贬低和训斥。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对于管束自己的大人会感到反感,因此顶撞父母是常有的事情。在这个时候,父母如果在气头上打了孩子,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激怒,变得更加叛逆。如果做出过激的行为,会让家长后悔不已。
打孩子的目的并不是过程,而是对孩子起到一定的惩戒作用。最好是在孩子出现问题后立刻打,这样打失效越快越好。此外,不是说孩子犯了错误,所有人都有资格打孩子,只有拥有教育权利和义务的人才有资格动手。
很多家长心疼孩子,即使打孩子也只是轻轻一拍,不痛不痒的。然而,这样的方式往往对孩子起不到震慑作用。打孩子属于家长在执行权威,既然已经当了“坏人”,那就一步到位,对孩子形成心理效应。说白了,就是要打疼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犯错误的后果。
打过孩子之后,家长还要做好安慰疏导工作,让孩子明白父母还是爱他的,但是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特别是那些已经有了自尊心的孩子,更需要稍后加以安慰。
无论任何时候,“打孩子”都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需要耐心,拳脚终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家长应该掌握时机,了解哪些年龄段的孩子不能打,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