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1-04
上课学习的过程需要分为听懂、记住和会用三个步骤。上课时认真听讲和做笔记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在于课后的总结和练习。然而,很多同学忽略了“记”的环节,没有及时复习和总结,导致上课时间白白浪费,学习效率降低。
注意力无法长时间保持稳定,而是周期性起伏变化。课堂上的有效时间大约不到20分钟。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在课堂上专注于听重点、难点和方法思路。而要实现这一点,有目的地提前预习非常重要,必须带着问题去听讲。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么不预习,要么稀里糊涂地预习,虽然瞪大眼睛听讲,但学习起来却很吃力。
家长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孩子认识各个学科知识的用途,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更应该按照“能近取譬”的原则,阐释学科知识的魅力,吸引孩子进入知识的海洋。我曾经遇到一个家长,他的孩子在学习方面遇到了问题。后来他向朋友请教,朋友告诉他自己的孩子之前也有同样的情况,后来在途途课堂上做了规划,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兴趣和思维能力,成绩也有所提升。于是,我建议他让孩子在途途课堂上体验一下,结果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所提高。
如果孩子让家长读一个故事,而家长对书完全没有兴趣,甚至说:“我才没工夫看这些没用的东西呢!”这种态度会严重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爱看书、喜欢问问题的家长往往能够带动孩子去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不断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学得很好,实际上是把熟悉当做了知道。在学习中,当我们复习一个知识点时,我们的内隐语言只抓住了几个关键点,就会产生学习错觉,误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然而,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逻辑关系构成的。我们需要用外部语言描述和串联这些知识点。只有经过外部语言的检验,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
有些学生看似一直坐在书桌前,但心思却没有放在学习上。他们不是在拨弄铅笔盒,就是在捣鼓桌上的摆件。结果,学习效率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提前将不必要的物品拿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专注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重视复习、有目的地预习、引导孩子认识知识的用途、树立榜样、打破学习错觉和保证学习环境简洁等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