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1-01
前两天在小区里碰到一位妈妈,她给我分享了一件最难忘的事情。那个小男孩大约3岁左右,妈妈带着他在小区门口玩。他不听话就大哭大闹,与妈妈产生了冲突,妈妈却始终没有理会,孩子的哭声仿佛把妈妈的心都融化了。爸爸妈妈最终放下狠话说:“再哭,我就打你了。”孩子听了这几句话后,不再哭闹了。
我们作为家长必须清楚,哭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当孩子向我们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他告诉我们他对我们的心情是不高兴的,烦躁不安的。我们不能被孩子的哭声所迷惑,以为这是他们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相反,我们应该表示出对孩子的理解,并向他们展示我们对他们情绪的理解。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问问他们,是想让我们抱抱他们,还是想得到妈妈的拥抱?而不是立刻用好吃的东西来安抚他们。我们不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通过哭闹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要告诉孩子,哭是不好的,这个月的宝宝不能吃任何东西,所以只能吃这些。 另外一个问题是孩子在饭前不吃饭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当孩子在饭前吃了几口饭后,还是饿了一餐,孩子肯定会继续吃下去。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以后要想不饿就要饭前吃饱。父母可以威胁孩子说“你是不是吃完饭后就不可以再吃?”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乖乖地吃饭了。这样做只是在告诉孩子,吃饭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他们必须要负起责任。
在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给予他们帮助,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当孩子的行为有所进步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你长大了,可以帮助妈妈洗碗。”因为孩子需要学会承担责任,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教导他们如何承担责任。如果孩子做得好,我们要给予肯定。如果孩子做得不好,我们要给予建议。我们要告诉孩子,要有礼貌,不能伤害别人,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最后,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并坚定地执行。不要因为孩子耍赖或撒娇就轻易妥协。如果没有达成一致,就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例如,如果孩子不按规定行事,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写一篇日记,然后两个星期后让他看。同时,我们也要向孩子解释,这是我们共同制定的规则,我们之前约定好了,这一周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可以看半个小时,一个星期五晚上写完作业可以看一个小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且不会轻易违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