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6
当孩子犯了错误后,家长要鼓励孩子说出实情,让孩子明白犯了错不要紧,只要改了就可以原谅,从而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改正。要让孩子知道犯错并不是不可挽救的,要避免孩子因为害怕承担后果。
在孩子犯错时,家长们千万不要当众训孩子,也不要的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更不要认为不打不成才,还对孩子进行动粗,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不愿意认错的习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正确的哪些事情是错误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如果孩子犯的错侵犯了别人,你需要带着孩子一起向对方致歉,同时,该承担、该弥补的,多说无益,行动就好。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味地责骂孩子、逼着孩子致歉,也不见得会让对方更舒服一些,别人想听到的也未必是孩子的一声“对不起”,更多是想看到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因此,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道歉,从而使孩子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做错了。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犟,在他们看来认错是一件丢人的事,所以拒绝认错,这与一些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认错的习惯。比如,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往往袒护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看来,认错代表着示弱,是一件丢人的事。
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困扰和伤害。小孩子最初是没有道德意识的,很多事情是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很多事我们大人觉得不对的事情,可能孩子压根就不觉得错。就算在家长的胁迫下,承认错误向对方道歉,但孩子内心也并没有觉得有错,下次类此的行为还是会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孩子内心并没有认识到错误,更别提去承认了。
有的孩子是吃软不吃硬,你越强硬,他也越反抗,最后不仅没办法和孩子讲道理,还会让亲子关系更加僵硬。因此,当孩子犯错后,家长要用温和的态度,告诉他原因,甚至表示要请求他的帮助,表达你对他的信任,孩子会很快“明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