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生之学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名人家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生之学

更新时间:2023-12-28

生生之学: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引言

生生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随处可见,其最早见于《周易·系辞》。生生的含义非常丰富,第二个生指生命,第一个生是指让生命更加健康、完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讲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意为医疗是使生命更加健康、完美的方法。有了使生命更加健康、完美的各种方法,那么就应该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对生命的认识,即"生生之道"。"生生之具"与"生生之道"结合便构成了"生生之学"。

生生之学的范畴

广义上讲,生生之学包括一切生命现象,而狭义的生生之学是指对人的生命维护和保养问题,即养生和治疗的道理和方法、手段和工具等,相当于传统文化中讲的贵生、尊生、摄生、卫生、养生。"生生之道"与"生生之具"相互联系,"生生之道"通过"生生之具"落实,"生生之具"以"生生之道"为指导,二者相互依存,而且还要从艺上升到道。

养生与治疗

生生之学包括养生与治疗。中医认为应在疾病出现之前调养身体,养生应该以摄养为本,治疗为辅。养生思想在我国是一种文化,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现代医学对病的关注和对人的忽视,导致了医院人满为患。因此,养生就应该把对疾病的关注转移到对生命的关注。

养生的正确态度

现在人们对养生都非常重视,但也鱼龙混杂,最关键的问题是人们没有弄清楚养生的概念,没有弄清楚养生与治疗的关系。养生是防病,对治病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养生不能保证不生病,不应过分夸大养生的作用。养生不是延长生命的时间,而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养生最根本的原则是顺应"天道",顺四时、昼夜,要达到阴阳平衡、五行调和,以中和为用。

养生莫过于养心

在中国的养生文化里还强调养生莫若知本,养生必先养心。"心"包括情绪和心胸,养心要在养德,养德要在明道,明道要在践行。养心要消除过分的七情六欲,重视导欲、养欲、节欲,致中和即可。艺术养生是以外乐节制内情,如琴、棋、书、画,在我国古代也被养生大家所提倡。

结语

养生即贵生,要热爱生命,但又不能过分,否则就成了"厚生"。厚生与尊重生命的贵生不同,厚生强调增强营养,避免生病,然而往往造成害生。其实简朴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养生,只是很多人不能坚持罢了。养生要顺应"天道",养心是最重要的,艺术养生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最终,我们要通过养生使生命更有意义、生活更有质量。

相关文章
  1. 七夕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2.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3. 中国高中新教材改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深度融合
  4. 54个中国文化传统名词
  5. 七夕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最新文章
  1. 初三生期中考试后高效复习指南:针对不同成绩的实用策略
  2.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宝典:解锁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实用技巧
  3. 高中数学错题本:科学整理与高效利用的实用指南
  4. 初中数学题库查找指南:高效获取优质资源的四个关键步骤
  5. 高中数学不靠死记硬背,而是这样“活学活用”
  6.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轻松开启文化熏陶之旅
  7. 初中数学自学指南:从兴趣出发,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8. 一年级孩子如何轻松学好英语:家长可以这样帮孩子打基础
  9. 让学习成为一场充满乐趣的旅程
  10. 中考数学备考的三重境界:概念、解题与反思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