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教育孩子的“三个黄金时段”,男孩女孩都适用,父母一定要及时把控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家教心得

教育孩子的“三个黄金时段”,男孩女孩都适用,父母一定要及时把控

更新时间:2023-10-03

很喜欢这么一段话: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需要把自己还原成一颗种子,重新长成自己。

放下权威,和孩子平等相待;放下完美,和自己真实相处。

当为人父母之后,才深切地体会到“育儿即育己”的深刻内涵。

随着孩子的一路成长,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儿。

如果你只拿自己过往的生活经验去管教孩子,那么很可能收获到一地鸡毛。

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会因此而耽误孩子的成长。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只要抓住这三个黄金时段,就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0-3岁,情感抚养

孩子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需求,家长就要给予正确的教养,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那么0-3岁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出生后三年的发展,其程度和重要性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

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父母能否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决定了他一生与外界的情感链接模式。

因此,0-3岁养育的重点在于孩子的情感抚养,父母要给予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也曾指出,0-3岁的孩子,是情感需求最强的时期。

这段时期如果出现情感的缺失,可能会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所以,3岁以前,父母一定要亲自养育,给孩子积极的关注和回应。

无论是孩子哭闹,还是发脾气,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

并给出积极的回应,帮助他建立好安全感,为后面稳定的情绪和性格打下基础。

在生命重要的前三年,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种特殊能力。

无论是学习语言,还是习惯养成,都是最好的时期,一旦错过,不会有弥补的机会。

这种特殊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博士曾经将“吸收性心智”比喻为海绵吸水:

儿童如同海绵吸水般,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以此建立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还因此而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我们可以把孩子的“吸收性心智”比作摄像机,他把看到的、听到的都摄进自己的大脑,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

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到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3-6岁,性格培养

哈佛大学有研究指出:

3-6岁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最关键的时期,可以用“潮湿的水泥期”来形容。

孩子85%-90%的性格、想法、行为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精力非常旺盛,喜欢去探索、去发现。

有许多父母给3-6岁的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各种能力,而是性格和习惯的养成。

李玫瑾老师就指出:孩子的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3-6岁的孩子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孩子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会经年累月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最终内化成他的性格。

而我们成人,却总觉得孩子还小,事事都为之操心,怕他磕着、伤着,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欢替孩子做主、事事包办。

这个不行、那个禁止,这样很容易破坏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步步会爬、会走、会跳,渴望脱离大

人的摆布,使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这个世界,以自己的双脚走向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这不仅是孩子心里想把自己“变成”大人的一种向往,还是所有生物自然发展的内具力量。

这就是“独立成长法则”,蒙台梭利博士指出:“谁若不能独立,就谈不上自由。”

我们说“独立成长论”,实际上它包含着两层含义:

(1) “独立”是成长的主要目标──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就具有发展生命的能力。

(2) “独立”是成长的必备条件──代表各项生理心理功能上的成熟。例如:能自己走路,能自由呼吸……

孩子的成长遵循大自然的法则,成人需要做的只是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前提下,协助孩子自由发展,帮助他完成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使命。

所以,有时候家长懂得放手,其实是一种育儿智慧。

当孩子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自主选择的机会,很多事情他能够自己去做、去尝试,他才会产生一种内驱力。

只要点燃孩子的内驱力,他自然而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6-12岁,能力培养

6岁之后,孩子进入了人生当中第一个重要的阶段,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开启了他的学习生涯。

学前教育跟学校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学前阶段主要是让孩子去体验、去感知;而学校阶段则注重有方法的学习,知识的积累。

孩子的学习生涯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父母的引导。

孩子12岁前,父母让孩子学会这3种能力,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1. 养成好的习惯。

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皮察,问道:“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里学到的?”

他说:“我个人觉得,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幼儿园。”

他继续讲道,“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饭前要洗手,饭后要休息;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哪里拿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教育界流传着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一二年级不努力,三四年级拉开差距!

一二年级,是孩子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年级的时候认认真真抓上1个月,比六年级盯1年更有效。

所谓的“抓”、“盯”,不是让你真盯着孩子,而是让你盯着孩子的学习习惯。

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默默付出和支持。

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难在学习成绩上有起色的。

2. 这3种能力,越早培养越受益。

这3种能力越早培养,将来孩子越有出息。

第一种是自律能力。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自律,是一个孩子的高级软实力,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过得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馈于你。

第二种是思考力。

爱因斯坦说,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独立思考,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能力。

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遇到事情不会盲目跟风。

第三种是自控力。

现在的电子产品、网络游戏,以及社会上的花花绿绿等太多的东西吸引着孩子,你帮孩子戒掉了这个游戏,还有无数吸引人的“东西”在等着他。

除非孩子学会自己控制,否则家长不可能一辈子给孩子做好把关人。

一个自控力发展的比较好的孩子能够在一堆选择中,做出合理的决定。

自控力一般会涉及到三个组成部分: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欲望。

自控力强的孩子,未来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个人能否成功,自控力的影响远超过智力的影响。

真正的静待花开,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么都不管,而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养成自觉的习惯。

父母养育孩子,不仅仅是让孩子健康不生病,吃饱穿暖,更应该考虑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提升、成长,才能真正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

与各位父母们共勉。

相关文章
  1. 学学智慧父母如何从小教育自制力差的孩子
  2.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没有教育好?
  3. 孩子顶嘴的原因及父母的教育之道
  4. 孩子被打了?聪明的父母是这样教育孩子应对的
  5. 父母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6. 父母教育孩子,以下的六种态度不可有
最新文章
  1. 与孩子好好说话的艺术
  2. 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与技巧
  3. 培养学习习惯,从计划做起!
  4. 家长怎样巧妙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塑造孩子品格,父母须先行
  6. 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误解解决之道:从电视肥皂剧到亲子时光
  7. 考前睡觉时间不宜过早
  8. 地理考试大纲:地球与地图内容陈述
  9. 中考语文小说的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10.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之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