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试谈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一般规律

试谈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一般规律

更新时间:2017-12-23 孙教员

       新《课标》注重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地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此,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都不能一味采取过去那种注入式“串讲”的教学方式,俗称爬课文。相反,文言文教学确实存在一定的扫清文字障碍问题。同时,囿于文言文教学须做到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因此,既不能一味地抠住词语解释,也不能抛开词汇靠分析译文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攥住学生一只手,放开他们另一只手的办法——攥住一只手,须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放开另一只手,为的是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再一点结合目前普通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即: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有效训练的过程和一个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并强调两点:


 第一,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突出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彻底改变对着《参考》组织学生翻译,把嚼得无味的“标准答案”硬塞给学生去背的现象。 

      一、教师要了解并熟知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注重实词积累,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对一个学科了解了,才能够产生兴趣、去抓住其特点获得学习成果、在感悟中去领略其中的奥妙;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出更大的兴趣。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探究学习铺设好道路。囿于古代文字发展水平与书写工具等诸多因素,形成了文言以单音词为主等特点,加之文言文记录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等,因此有人把文言文教学内容大致归纳为古实词、古虚词、古词序、古文化常识、古生活常识、古文的写法和正确评价古文的思想性七项内容。而其中首先碰到的就是语言问题——学生读不懂文章。古汉语泰斗王力先生指出:“语言有三个要素,就是语音、语法、词汇。那么,我们学习古汉语,这三个方面,哪方面最重要呢?应该说是词汇最重要”,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实践中,很多学生理解不了文言句子,多是卡在个别词上。拔掉这几个“钉子”,文言文的语言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在这里必须强调,有限的几个常用虚词比较好掌握;而实词数量多、用法活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对教材中出现一些常用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要像学习英语单词那样一个一个地背下来,并能够灵活运用,才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也就完成了文言文学习中有效训练的任务。


        二、减轻学生的学习强度,抓住常用词教学这个关键,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空间


      这里牵扯一个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问题,针对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串讲,就是一场革命。过去,教师可以凭借一本参考,随你读、念、讲;如今是教学参考上的材料比教师占有的相关材料丰富得多,而网络中的材料比参考中的材料还要丰富。这就断了教师照本宣科的道路,必须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学生知道哪些应知、哪些应会、哪些不用管它。也就是说,尽管是探究式学习,决不是从钻木取火开始,而要站到前人肩膀上去主动学习。否则,就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也就不成其为课堂了。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积累常用词。这里的“词”应该有两个定语:第一是“教材”,也就是限制在教材所选取的几十篇课文内,而不是漫无边际;第二是“常用”,也就是经常出现的,而不是所有的词。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词汇,也就完成文言文学习中积累的主要任务。教学中,对于人名、地名、官名、时间、年号、称呼、数量词等只要知道读音即可;成语、典故,以及“眼”、“笑”、“高”等基本词汇,学生自己可以直接译成现代汉语。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少数几个词和常见虚词,必须由教师讲解学生才能学会。这关键的一两个词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整段内容。剩下学习任务和学习实践要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己完成。何必一篇文章教师组织学生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爬课文”费时、费力又让学生厌倦呢?如果不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就是一句空话。

      三、把文言词语教学须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内容中)中去讲解和理解


      实践中,我们感到语言环境非常重要。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文言简单理解成与英语、俄语、日语并列的一种交际工具,但是不象我们学习这些外语一切从零开始。由于她是现代汉语的基础,很多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自己是能够理解的。不能把文言文教成古汉语,必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才能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因为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一)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是自主学习文言词语的前提。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做好“三铺垫”:一是可先由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文章内容,二是组织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拔掉“钉子”(不理解的词),三是教师亲自用现代汉语复述一遍文章内容。至于采用哪种铺垫,要视文章和学生而定。对于上面介绍的“三铺垫”笔者有必要做些解释。今天的学生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思维,同一个事物可以用英、法、日、俄、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古汉语文言等多种语言来表达。打一个比喻足可以说明这一点:用现代汉语先讲述一遍,让学生弄懂文章内容,就是先给学生一个“皮板”(裘皮底子);然后回过头来再解释词意,就像带领学生在已经拿在手里的皮板上面“栽毛儿。把思维与表达分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讲解和理解重点词,可大大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因为,阅读分析是学科教学目标,绝大多数课堂都要进行;而具体到一节文言文的课堂,主要是解决古实词、古虚词和古词序问题是学时教学目标,这一节课不砸实,下一节课又要进行新内容了。这里顺便多说几句。学生阅读文言文主要卡在一些词上,如果使学生像背英语单词那样去有意识地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我们还怕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水平吗?可书下注释很多是翻译句子,而不是解释具体的一个个词。这里再打一个比方,实词虚词是建筑材料,词序等是规则,当学生拥有了这些材料时,才可按规则跑墙、盖房;而整句地解释像给了学生一堵堵离开整体建筑的废墙,在一般学生很难搬动。这些废墙,已经不再是砖瓦木料了,更显示不出规则与标准。可惜的是,我们的不少老师根本没有去考虑上述这些问题,也就是根本没有弄明白文言文到底教什么,把语文课上成干巴巴的串讲、翻译课,反过来还与其昏昏、使人昭昭,理直气壮地埋怨学生文言文基础差——岂有此理!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1.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一词多意现象十分普遍。2.词的活用,强调在具体的句子中解释得通即可,不必非让学生背下是怎么活用的;但要明确这种“活用”只是临时性的。3.通假字的本字和借字之间存在着规律:说同悦偏旁不同,现与见相差偏旁,陈同阵形似字,畔同叛音相同。很多情况下“形近意不远”,了解了这些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词意。

    (三)该背的义项要熟悉或者背下来。“之”“乎”“者”“也”“以”“焉”“哉”等几个常用虚词的一般用法和使用规律需要背熟。这是再学习的基础与资本。

     四、教会学生正确朗诵文言文,为理解文章内容和词语搭桥,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落实新《课标》的关键之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朗读是阅读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中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之一。为什么古人摇着头吟诵诗文,并辅之一些能够自然表露心声的动作,使之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呢?从先师的传授中感悟到,文言文朗读除具有现代文朗读的一般规律外,就是换气和“拖腔”(吟颂中某一个字音拖长),因此有人称文言文的朗读为吟咏。文言文朗读多融入个人对文章理解后产生的感情,根据表达需要,在有的“紧句”、顿号之间甚至有的逗号之间憋住气;要在有的句子之间 “偷气”;有的地方要换气;有的地方该做较长时间的停顿。“拖腔”也是一样,都是要通过这些方法使朗读形成韵律,把感情表达到极至。事实上,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感情不理解是读不出这种状态的;相反,朗读又有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很大程度上还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就是叶圣陶先生强调的:“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不愿朗读或不好意思朗读中摆脱出来,大胆、大方、大声和尽情地接受朗读训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好,使他们对文言文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就完成文章前面所说的多方面影响的过程,落实了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地发展了。

     五、兼顾提高学生翻译水平和为应对考试训练学生翻译文言文


     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是初学者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素质的具体体现,以及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这里我们强调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学习文言文,在模仿中学会文言文,也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在模仿中学会”应该成为落实新《课标》学科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要求教师不但要提出具体要求、进行有效的指导,而且必须做出示范。具体操作须强调五点::
    (一)教会学生参考书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特别是把书下注释倒到重点词语旁的习惯,这是给了学生翻译文言文的一根有力的拐杖。
    (二)翻译可以分为两步进行,在扫清重点词之后,先让学生自己翻译;然后教师再订正重点段落和句子(有可能考试的内容)。
     (三)掌握文章大意不要一味追求“信、达、雅”。只要学生能够把大概意思讲出来即可。        
     (四)翻译重点内容整篇广文章不必从关到尾翻译出来,而应是有目的地翻译重点内容。      
     (五)着重理解重点内容和词语可以领着学生进行口头翻译,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重点词语的进一步理解。
     (六)有些阅读篇目可以不翻译,留给学生去感悟其艺术魅力。因为,再好的文言文经典,一旦翻译成白话文,也会失去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影响力。

      总之,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要使学生动起来,引导他们通过使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会“拔钉子”来解决文字障碍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增长文化素养,最终实现全面、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