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青春期要不要棍棒挫折教育

青春期要不要棍棒挫折教育

更新时间:2011-07-05

  “如果成绩再下滑,爸爸就放弃了。要么就好好上学,要么就退学去上班,靠干体力活儿养活自己。”经营一家商场的王伟被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整得“焦头烂额”,最近,他和孩子终于坐下来谈了一次心,向他发出了严厉警告。

  已是不惑之年的王伟,事业顺风顺水,工作应对自如。但面对青春期的儿子,却“束手无策”——因为忙于工作,他陪孩子的时间不多,便总觉得亏欠孩子,一直试图弥补,可总是与孩子沟通不畅,效果不佳。

  前不久,他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看着孩子的成绩单,他失神了:“我都忘记自己是从几楼下来的,从哪个门里走出来的。”

在西部地区,青春期的孩子多少都伴随着巴掌和恐吓长大

  “给儿子心不给儿子脸”是甘肃很多父亲的教子之方。据本报记者的观察,在西部地区,青春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伴随着父母的巴掌和恐吓长大。

  但显然,打并不是万能的。相反,有时也会“后患无穷”。发生在16岁李昊身上的故事,就血淋淋地揭示了这一点。

  从初二开始,这个在县城长大的孩子就疯狂迷上了网络,渐渐成为网络游戏世界里的一名高手。但同时,成绩却一落千丈。

  很快,父母就发现了儿子的“秘密”。这是自尊心极强、性格又耿直的父亲坚决不能容忍的,只要一听说孩子又偷偷去了网吧,顿时就火冒三丈,“不顾一切地打”,“发现一次就打一次”。在屡次教育失败后,更加“变本加厉”,有时甚至“装到麻袋里打”。

  两代人之间的“韧带”被撕裂了。对来自父亲的“家常便饭”式的棍棒,李昊选择了不躲不闪,不哭不闹。原先活泼好学的他开始厌学,性格变得孤僻,时常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沉默寡言。医生的诊断显示,李昊的身上,抑郁症症状非常明显。

  时至今日,李昊的父母仍奔波在带儿子四处求医的路上,花了不少钱,但效果并不明显。对当年的简单粗暴,李昊父母“后悔得砸康子”(记者注:西北方言,意为捶胸顿足)。

  采访中,男生鹏飞对记者敞开心扉。

他坦言:“父母根本不懂我们的世界。”

  有一年,因为考试成绩达到了与父母约定的要求,鹏飞获准可以邀请同班同学一起过生日。鹏飞兴高采烈地盛情邀请了班中好友。可临近生日,父母却以一个很随便的理由拒绝了,同学们纷纷打来电话指责他“说话不算数”。

  “本来就对父母缺少信任,这一次让我很丢面子,很伤自尊,我更加认定父母不可信。”鹏飞嘟囔着小嘴说。

  鹏飞时常觉得母亲在暗中窥视他。夏天来了,经常打篮球的他喜欢穿t恤。有一天,他翻箱倒柜地找一件白色t恤,被母亲瞧见了,站在一旁盯了半天。“我知道她一定在猜测我是不是早恋了,还注重打扮。”鹏飞想。

  鹏飞说:“我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几乎就很少说话。‘竖子不足以为谋’,简单的事他们总要想复杂。原来我争辩,现在我缄默。”

  今年读高二的男生王成也没少挨父母的打。中考前几天,他跟同学打架,被军人出身的父亲得知后,狠狠地挨了顿“擀面杖”。

  整个青春期,王成就是在父亲制定的规则中成长的。言语不多的父亲总会明确告诉他做人做事的底线,一旦越过红线,就会尝到父亲的棍棒。

两代人的对峙

  在讲台上,从教20多年的西北中学女教师谷清经常会面临尴尬。有一次,正在她讲课的当口,一位“90后”男生从后排径直走到讲台,从容地说:“老师,我要上厕所,能不能给点纸。”

  前不久的一次早读上,一学生以没有带英语书为由,趴着睡觉拒绝早读,她管教训斥后,该学生竟然低声骂她,当面顶撞。

  这让谷清老师时常哭笑不得。她对“90后”学生下了一个定义:“没规没矩、无法无天、没大没小。”

  郑国懿老师有相同的感受,“这一代孩子大多没有规则意识。他们认为规则就是约束,老师的管束是婆婆妈妈,总是不愿接受规则。”

  “如果学生的行为超出了规则、道德的底线,就应当有惩戒教育。一般选择打手是明智的选择,皮薄、肉厚、伤不到筋骨,打得疼且打不坏。”郑国懿说。

  这位老师注意到,家长对老师的期待也发生着改变:过去家长经常会对老师说“就当是你的孩子,该打就打”,而现在,老师稍微对学生加以惩戒,就会有家长提出不同意见,告状到学校。

  表面上看,进入青春期,这些孩子渐渐形成了对世界的自我判断。父母一代的价值观、趣味让他们感到乏味、枯燥,长辈对他们的生活失去了指导意义。他们开始用自己的规则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父母对峙。

  说起自己的儿子,郑国懿很满足。因为忙于工作,他与孩子共同相处的时间很少,但儿子很优秀,很少让他费心。他说,心里和孩子很亲密,但表面又和孩子比较疏远。

  几天前,他在百度搜索才得知:儿子当上了三好学生,被评为五四优秀青年。他很满意这种状态:父子之间敬而远,引导他成长,又静静地陪伴。

  儿子22岁生日,他以短信的方式送去了自己的祝福:“这些年,对你关爱太少,甚至没陪你吃过几次饭,拉过几次家常,觉得愧疚……”

父母的巴掌能否拯救青春期的孩子

  “打孩子不是因为冲动,棍棒教育是必要的惩戒手段,为了让孩子记住教训,是纠正错误的一个方法,决不能经常打。适度的惩戒,会让孩子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唐永胜老师说。

  他认为,家长应当管好孩子的行为规范、习惯养成、服饰仪表、品行等方面。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会宁县第五中学副校长王锡武分析说,西部的家长往往秉持“不打不成器”的古老传统,教育手段有限,好像“不打就没有办法”,就“有失做父母的尊严”。

  据她的观察,在她的身边,超过一半的西部家长会选择打孩子的方式。她曾赴江苏如东考察当地的教育,她发现,面对教育青春期孩子这同一课题,东部家长更愿意“蹲下身子跟孩子做朋友”。

  王锡武副校长给西部家长的忠告是:当发现青春期的孩子正在早恋,父母要多想点办法,不能一味地严防死守,“应该正确引导,说透了,也就没了神秘感,孩子自然而然就平稳过渡了。”

  “‘90后’的孩子遭遇青春期,表面上很强悍,其实内心很脆弱,受不了一点打击,受挫能力极差。”王锡武说。

  这场有关青春期“控制”与“反控制”的战争中,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的角色从“司令员”转变为“参谋长”,以适应孩子的变化。

  郑国懿认为,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父母“只要掌握了大方向,默默地陪伴孩子的成长就足够了”。

  这位老教师的建议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轻易不要用棍棒。在他看来,惩戒的方式有很多种,孩子的行为突破了底线才需要惩戒,但前提是“打要打得心服口服”。

  西北中学校长吴小钢则认为,青春期的家长与子女的矛盾主要问题在家长,“家长对时代的认识存在错位,真理其实并不是掌握在年长的人手里。时代发展太快了,家长固守着一些父辈的做人道德,在‘90后’孩子的身上就很可能要碰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晓蓉将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比作是“狭路相逢”的战争,她认为家长们应该学做智者——“狭路相逢侧侧身,一定让孩子先过去,因为这是他的人生必经路,家长们千万不要认为胳膊总是拧不过大腿,狭路相逢定是勇者胜”。

  她还认为,“孩子是家庭中一个会停留18年的客人。家长对待这位特殊客人不是简单的客气和礼貌,而是给予应有的尊重,像对待一个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

 “70后”父亲遭遇“90后”儿子

  除了揍他,我还能给儿子什么艰苦的经历?

  跟14岁的儿子一直冷战,因为两周前我打了他,还没收了他的手机。

原因是他上课用手机上网玩游戏,被老师抓住。事后两天从家里偷出妈妈的手机继续在听课的时候“作案”被没收。老师将我们夫妇都请进了办公室,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今年都不让他再用手机了。我俩找儿子谈话,他拒绝交流,哼歌、吃零食。没过一周他竟然找老师,说为什么别的同学手机没收了就会还,只不还给他?回家因为外公外婆也不让他玩电脑游戏,还作势要打妈妈。

  本来,青春期的男孩,应该给他面子,可我已经忍无可忍,痛打了他。

  我一直在反思,父亲对这么大的孩子动用暴力,是不是错了?但是我还有什么办法?

  现在的独生子女面对的诱惑太多,社会给他们的东西太多,却恰恰没有给他们自然的、阳刚的培养。“文革”期间,我父母被下放,让我们兄弟享受的农村放养生活是多么可贵。犯错误,也犯男孩子应该犯的错。看他每天围着拖地的长围巾,穿着长长的风衣,动不动伸出两根指头,对着手机自恋拍照;为了反击我揍他的巴掌,他居然用女人的方式,抓破了我的脸和手背!这些娘娘腔的举动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却无法影响和改变他。

  我不怕他犯错,但我希望儿子像个男人一样地犯错误,我们以男人的方式解决困难。我非常不赞同现在时髦的教育观,好像孩子只能鼓励、赞美,说不得、碰不得。我对老师说,你骂他吧打他吧,只要能改了他的毛病就行。可学校天天捧着这群小孩子,听他班主任说,老师批评重了,很多家长都会找来,好像孩子要是一生气跳了楼,都怪老师。我的亲戚在台湾,小时候都被打过手心,只要老师是为孩子好,使用戒尺这种有限暴力,没错吧?

  我明白,儿子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任何责任感。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一直策划着如何让他吃苦。

  让他参加过军训夏令营,带他开车走滇藏线,但每次他都用昏倒输液拒绝全程。我还计划过,假装大病快死了,让他照顾我端屎端尿送饭送菜;或者假装公司破产,我穷困潦倒,让他和一家人一起过简朴生活。但都最终作罢。我生病,肯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伺候,轮不到他,装也装不像;我破产,他肯定最高兴,因为他总在对我的事业泼凉水。

  我想尽办法让他吃苦却都失败了,在这个社会,让孩子吃苦可太难了。除了揍他,我还能给儿子什么艰苦的经历?

  因为两周前的冲突,儿子不再理我和他妈妈,见我回来,连晚饭都不吃,说,要说话,就给他买个新手机。还对外公说,爸爸应该过几天把最新款的苹果5送给他赔罪。自从他几个月前用上了妈妈的苹果4以后,成绩从全年级第二,掉到现在的班里23名。快期末考试了,他还完全不思悔改!我该怎么办,如何改变这个孩子的状态?我是不是错了,应该如何调整呢?

  一个对儿子束手无策的“70后”父亲。

见招拆招

  “制造”挫折对孩子是一种愚弄

  “现在家长对挫折教育存在着一些片面的理解。”著名心理学家柏燕谊认为,这位烦恼的“70后”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矛盾,跟其不当的教育方式有关,同时,这位父亲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在加剧着亲子矛盾。 很多家长跟这位“70后”父亲一样,认为现在的孩子受到的表扬和鼓励太多,“家长这样理解是错误的。”柏燕谊说,很多家长并不明白,其实孩子在现实生活遇到的挫折已经很多了,比如,孩子因为一些小小的失误导致考试成绩下降了、同学之间闹矛盾了、犯了一些小错误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在家长眼中不算什么,但是对孩子来说都是他们成长中的重大事件,在这些“大事”上遭遇困难就是挫折。

  柏燕谊指出,家长对待这个问题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摆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障碍,对孩子过度保护,另一种就是完全用成人的眼光观察孩子的世界,不认同孩子面对的挫折,反而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孩子“制造”挫折。

  显然,这位“70后”父亲就属于第二种。

  柏燕谊介绍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

  一位事业上很成功、很有钱的爸爸,为了不让女儿因为家里的财富而丧失斗志,也担心太优越的生活条件让女儿不能吃苦,于是便亲手给女儿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女儿出生以后,一家人就搬出了自家的别墅,租了一个很小的房子,生活过得非常节俭。这位爸爸觉得这样还不够,还要时不时地装得很穷苦。女儿在学校的成绩虽然不错,但是自卑感却特别强烈。

  女儿考上大学以后,父母才把家里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她,“女孩子的反应可想而知。”柏燕谊说,这个女孩子非常气愤,觉得自己是被愚弄了、被耍弄了、被欺骗了,女孩甚至开始怀疑周围的所有事情。“这对父母以往做的所有事情,只起到了负面的效果。”

  所有“刻意”的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不露痕迹的。有人这样说。显然,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用力过猛”。

  “用力过猛”往往只能适得其反。

  面对家长“制造”出来的挫折,不少孩子的反应是抗拒。抗拒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是语言上顶撞,有的是行动上不执行,有的更极端一些会让自己生病。“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装病,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柏燕谊说,当孩子认为自己没法承受巨大的压力时,他一定会逃避,那么如果这种逃避不能通过讲道理来完成,那就只好用躯体的方式来实现。他们有时会制造出一个自己不去面对的理由。“这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真的,是在潜意识控制下的真实。”

  这种“制造”挫折的办法,最伤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柏燕谊说。

  那位“70后”先生与儿子因手机而引起的矛盾就存在这个问题。

  柏燕谊介绍,近些年家长与孩子因为手机等现代化电子产品产生矛盾的事例时有发生,不少家长的做法是:没收。“而‘没收’这种做法就是建立在对孩子的不信任上的——我不相信你能管住自己。”

  其实,很多父母只是看到了这些电子产品影响了孩子上课和学习,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产品对孩子来说,还意味着自己与所处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

  据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8岁以下孩子中,每4人就有1人有手机。目前,英国拥有手机的孩子有450万人,其中,9~10岁的孩子里有58%的人有手机,11~12岁中89%的人有手机,13~14岁中约93%的人有手机,15~16岁有手机的人高达95%。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1~3年级的孩子中10%拥有手机,4~6年级学生中30%拥有手机,初中生中有70%拥有手机,高中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在学生中手机普及率如此之高的今天,没有手机的那个孩子就可能成了异类,就可能被同学嘲笑。因此,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激烈抗争,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自己的自尊心而战。

  那么,在写信的这位“70后”父亲的案例中,比较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就这件事重新建立相互的信任。”柏燕谊说。父母要告诉孩子:父母之所以让你使用手机,是因为父母相信你能正确使用,同时,你也要用自己的行为告诉父母你是值得信任的,因为你出现过不能正确使用手机的事件,重拾信任需要一个阶段性的考量。父母先给你一个星期的信任度,如果你能实现承诺——正确使用手机,那么这个信任就可以延长,当然如果你没能实现承诺,父母也会收回相应的信任。

  “但是,无论怎样也不能打孩子,”柏燕谊说,“因为如果你打了孩子,他就会觉得自己已经为所犯错误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就会认为自己不用再对这个错误做任何积极的改变了。同时,也会由此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相关文章
  1.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青春期叛逆(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与家庭教育)
  2. 青春期叛逆与家长教育(对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怎样教育)
  3. 家长必看孩子青春期教育书籍
  4. 青春期孩子撒谎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5. 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