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父母宝典

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08-05-26


交往是儿童的一种社会需要,是儿童实现社会性发展的必经途径。儿童社会化过程基本上沿着两条路线进行:儿童最初几年在家里度过,父母是与其相互作用的主要对象,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基本的动因,对儿童早期的行为塑造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个体逐渐地从生理上的断乳期过渡到心理上的断乳期,自然地疏远了与父母的交往,而更多地走到同龄伙伴中去。


除了亲子交往,同伴关系是儿童最广泛的社会关系。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促进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这一时期身心发展快,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强,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学家指出:“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可是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现在的孩子与外界进行交往的机会相比他们的父辈要减少很多,由于缺少与同伴进行交往的经验,结果导致很多的孩子不善于与他人相处,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技巧,社会交往能力差。孩子的交往能力并不是天赋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训练来提高。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上,家长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以下为家长提供一些提高孩子交往能力的对策性建议。


1、为孩子创设开放的交往环境,激励孩子的交往兴趣和欲望


家长应鼓励孩子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同龄人聊天、游戏、出游,绝不能借口文化学习的重要而忽视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比如多带孩子串门,支持孩子带同伴到家里来玩,不要对孩子们的游戏作过多的限制,更不能以家庭的整洁卫生为由将孩子的朋友拒之门外。


2、教给孩子掌握交往技能,学习正确地交往


(1)最基本的交往技能——寒暄。寒暄就是见面打招呼,如新朋相识,老友重逢,“相逢开口笑”,嘘寒问暖,问候致意等,都属于寒暄。家长应该教孩子怎样与人打招呼,怎样鞠躬握手,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如何使用恭敬言语等等。


(2)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对话。对话,能够彼此建立起更为深入广泛的联系,加深印象,增进双方的信任与好感。应教会孩子如何提出讨论的问题,怎样说服别人,怎样拒绝别人等。


(3)理解别人的交往技能——倾听。倾听是我们了解别人,把握双方心理感受的最有效的手段。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如何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的一些正确做法,如倾听时目光专注,点头,语言附和等。


(4)人际交往深化与发展的技能——共事。这就是说,大家要齐心协力去做一件事。家长应教给孩子在一个交往集体中应具备的品质:有毅力、有责任感、真诚等等。教孩子如何认识自己、欣赏别人。


3、要重视人际交往所需要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交往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素养,例如善良、守信、真诚、开朗、诚实等等,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比如串门时有礼貌,不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抢玩具,离开时整理好玩具等。

相关文章
  1. 六年级语文学习指南:从课堂到实践,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2. 核心素养时代,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学习能力——从“刷题机器”到自主成长者的蜕变之路
  3. 男孩子学习乐器:培养兴趣与能力的良好选择
  4.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培养
  5.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从丰富学习环境到自主解决问题
  6. 如何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最新文章
  1. 初三语文的“慢功夫”:在焦虑里种一朵花
  2. 小学毕业班复习计划及措施篇
  3. 解密生命的性别密码:伴性遗传的趣味之旅
  4. 别让教材困住孩子的眼睛:一位老师眼中的数学课堂“变形记”
  5. 初中数学成绩差?用这五步重塑思维,真正实现高效提分
  6. 小学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
  7. 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篇
  8. 运河边的智慧:初三历史中的隋唐故事
  9. 优秀教案背后的教育智慧:如何让教学设计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
  10. 点燃阅读之光:如何为小学生设计真正有效的个人阅读计划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