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总结知识点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名人家教

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总结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5-11-10

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总结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总结知识点

1.构建知识网络。我们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相结合,此外,还要密切关注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

(1)把握知识的纵向衔接,使知识连成一片。生物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础中,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作了铺垫,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又给理解细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笔;又如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不知道分离规律的实质根本无法继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

(2)关注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生物学科中的章节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并列关系,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生物知识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

2.完善理论体系。生物学的理论是大量的,它们贯穿在各个章节之中,如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基因理论等,因此,在学习生物学时,除了专用名词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论也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内容。

(1)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人会有“白化病”?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说人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从古类人猿进化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应当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注意理论与生物基本概念的联系。理论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上。例如了解内环境自稳态理论的前提是弄懂pH值、体温、血压、血糖、渗透压、氧分压、电解质浓度等;同样,生态平衡理论的运用也离不开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等概念的掌握。

(3)把握各理论间的联系。生物学各种理论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在广大生物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理论又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使人们认识的生物世界越来越接近真实。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把某个理论放在整个生物理论体系中加以考虑,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生物理论的掌握更加完善,运用起来更加精确。

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总结知识点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总结知识点

1、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1.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2.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式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作为生物的标志是能通过增值产生后代。个体微小,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2)病毒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同时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3)专营寄生生活。

(4)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噬菌体)

(5)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不同可分为DNA病毒,RNA病毒。

(6)常见病毒: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人类天花病毒,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遗传与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环境和生物)→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高倍显微镜使用要点:

①移动装片使观察目标处于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③调节光圈,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2.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类:

(1)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霉菌)

(2)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醋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最小的细胞)

3.蓝藻在水体里由于富营养化而群体聚集会产生水华(淡水)和赤潮(海水);蓝藻在陆地上群体聚集可形成发菜;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仲含有蓝藻素和叶绿素,能经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但蓝藻细胞除核糖体外不含其它细胞器。

4.原核细胞体积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因而没有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细胞壁。

5.真核细胞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6.细胞学说:

建立者:施莱登(植物),施旺(动物)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过程: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虎克(英国)。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魏尔肖(德国)

相关文章
  1. 高一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2. 高一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3. 高一物理弹力知识点:看懂这5条,解题不再靠猜
  4.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5. 高一物理必修二核心知识点解析:轻松掌握曲线运动与平抛运动
  6. 高一物理必修二:轻松掌握核心知识点的五大秘诀
最新文章
  1.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全攻略:让知识更扎实,让学习更轻松
  2. 语文学习常见100种意象!中考生收好啦!
  3. 初三学生如何突破中考备考五大难关?
  4. 初三语文提分,别只埋头刷题,这五件事做对了,分数自然上来
  5. 石油英语词汇(G3)
  6. 二年级数学学期末总结
  7. 初中语文课后服务:家长能做的,远不止接孩子放学
  8. 听英文歌,真的能学好英语吗?亲测有效的四个方法
  9. 听力不是“听清”就够了
  10. 初中数学公式高效学习方法有哪些?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