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1-11

高三生物复习时间紧,知识点杂,别再死记硬背了。今天把植物激素部分,尤其是生长素相关的核心内容,用最直接的方式讲清楚,看完就能用在题里。
1. 向性运动 vs 感性运动
别混淆这两个概念。
向性运动,是植物对“有方向”的刺激做出的反应。比如,窗台上的植物往光长,是向光性;根往下长,是向地性。刺激方向明确,运动方向也跟着变。
感性运动,是植物对“没方向”的刺激做出的反应。比如你碰一下含羞草,叶子就合上;光照突然变暗,某些花闭合。刺激没方向,运动也不按方向来,是局部反应。
考题常考区分,记住关键词:方向决定运动方向 = 向性;刺激无方向 = 感性。
2. 生长素在哪产生?在哪起作用?
胚芽鞘尖端是关键。
单子叶植物(比如小麦、玉米)的胚芽外面有一层锥形套,叫胚芽鞘。它不是叶子,是保护结构。真正的幼叶和生长点藏在下面。
胚芽鞘尖端:
- 产生生长素
- 感受单侧光刺激
胚芽鞘下部:
- 接收生长素
- 发生弯曲生长
这里有个常错点:很多人以为整个胚芽鞘都能感光。错。只有尖端能感光,弯曲发生在下部。实验设计题常考这个。
3. 生长素怎么运输?
两个方向,必须分清。
横向运输:只发生在尖端。单侧光一照,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到背光侧。背光侧浓度高,长得快,所以苗就弯向光。
纵向运输:从尖端向下,通过细胞逐级传递,叫极性运输。这是主动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注意:琼脂块能吸收并传递生长素,云母片不行。这是经典实验设计依据。考题中如果出现“用琼脂块放在尖端下方”或“插云母片阻断”,立刻想到运输是否被阻断。
4. 生长素的两重性
不是浓度越高越好。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不同器官敏感度不同:根 > 芽 > 茎。
根对生长素最敏感,0.1 μmol/L 就可能抑制,茎要到10 μmol/L 才抑制。
这个特性解释了两个现象:
- 为什么根向地生长?重力使近地侧生长素多,根对高浓度敏感,被抑制,长得慢;远地侧浓度低,长得快,于是根向下弯。
- 为什么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往下运,积累在侧芽,侧芽浓度太高,被抑制。摘掉顶芽,侧芽就长了。
棉花摘心、果树整枝,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5. 无籽果实怎么来的?
无籽番茄不是转基因,是外源生长素催的。
步骤必须记准:
- 花蕾期,花还没授粉
- 去掉雄蕊,防止自花传粉
- 在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结果:子房发育成果实,但没受精,所以没种子。
染色体数还是2N,因为是母本体细胞发育来的,不是三倍体。
注意:无籽西瓜是三倍体,靠染色体变异;无籽番茄是激素处理,别搞混。
6. 激素的共同特点
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都有三个共性:
- 量极少,作用显著
- 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 作用缓慢但持久
动物激素靠血液运输,植物激素靠韧皮部、细胞间扩散。
激素不是营养物质,是信号分子。别把“激素促进生长”理解成“施肥”。
7. 实用记忆法
别背大段文字,用场景记:
- 尖端感光 + 尖端产素 → 光照偏了,尖端重新分配生长素
- 下部弯曲 → 生长素多的一侧长得快
- 根怕高浓度,茎不怕 → 根向下,茎向上
- 摘心促侧枝 → 解除顶端优势
- 涂激素得无籽果 → 无授粉 + 外源生长素 = 果实发育
做题时,先看题干关键词:
“单侧光” → 想横向运输
“摘除顶芽” → 想顶端优势
“无籽果实” → 想花蕾期 + 涂生长素
“云母片插入” → 想运输被阻断
提醒
高考生物考的是“理解+应用”,不是“背下来”。
生长素这部分,常考实验分析、曲线图解读、生产应用。
别只看结论,要看机制:
为什么这样?怎么证明?还能怎么改?
你每天花15分钟,把这7个点反复想一遍,配上一道真题,一个月后,植物激素题稳拿分。
别再刷题海了,把核心逻辑吃透,才是提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