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农村孩子不会说?语文老师这样教表达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学习方法

农村孩子不会说?语文老师这样教表达

更新时间:2025-11-10

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我们做了四件事,让低年级学生敢说,中年级学生会说,高年级学生说得有条理。

一、从听开始,听懂了才能说清

一年级孩子说话断断续续,不是词汇少,是没听明白别人在说什么。我们不再只问“你听懂了吗”,而是设计“听后复述”环节。

比如学《雨点儿》,老师读课文,不让学生看课本,听完后,每人说一句:“雨点儿去了哪里?”“谁在等雨?”“后来怎么样?”不求完整,只求说出一个信息点。说对了,点头;说错了,不纠正,让别人补充。三次课后,能说清三句话的孩子从32%升到78%。

听,是说的底子。每天早读10分钟,放一段2分钟的课文录音,不看文字,只听,听完写三个关键词。不考试,不打分,坚持一个月,孩子开口时不再卡壳。

二、课文不是讲的,是用的

六年级《放弃射门》这篇课文,很多老师讲“体育精神”“道德选择”,学生记笔记,考填空。我们换了一种用法。

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文中两个角色:“你为什么放弃射门?”“如果重来一次,你会怎么做?”每人写三条采访问题,两人一组对答。不背标准答案,允许说“我觉得他该踢”,也允许说“他做得很对”。

课堂变成辩论场,不是老师定对错,是学生自己找理由。一个平时沉默的孩子说:“他不踢,是因为他看见对方守门员腿受伤了。”全班安静了三秒,然后有人鼓掌。

表达不是复述,是思考后的输出。课文里的词句,不是背下来,是拿来用的。我们要求:每节课至少用三个新词造句,必须跟自己的生活有关。“犹豫”不是“他很犹豫”,是“我昨天不敢问妈妈要零花钱,很犹豫”。

三、写话不是抄范文,是写真事

二年级《清澈的湖水》一课,传统做法是写“我要保护环境”。我们改了:回家观察家里一个角落,拍一张照片,第二天带到教室,说说“这里为什么干净/脏”。

一个孩子带了厨房的水槽:“妈妈总说别把菜叶倒进去,可我看见她自己倒过三次。”全班哄笑,老师没制止,问:“你觉得妈妈对吗?”孩子说:“她知道不对,但太累了。”没人再笑。

表达不是美化,是真实。我们不给模板,不教“首先、其次、最后”,只问:“你最想让别人知道什么?”写下来,读出来,不评价文笔,只问:“你听到他心里的声音了吗?”

四、表达不是一节课的事,是每天的日常

我们取消了“课堂发言要举手”的硬性要求。学生想说,随时可以举手,也可以悄悄写纸条递给老师。纸条收上来,老师挑三条,在下课前读出来,不点名,只说:“有位同学说,‘我奶奶的拐杖比我还高’,你们觉得这句话有意思吗?”

我们设置“表达角”:每周二、四放学前10分钟,轮流上台讲一件小事。可以是“今天路上的猫”,也可以是“爸爸今天没骂我”。不许讲“今天我学会了什么”,只许讲“我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

一个内向的孩子讲了三个月,终于在讲台上说:“我爸爸上个月没回家,他发了条语音,说‘儿子,我买了你爱吃的糖’,我没回。现在我想回。”全班没鼓掌,但没人动,等他说完。

表达不是表演,是被听见

农村孩子缺的不是资源,是被认真听的机会。他们不是不敢说,是怕说错被笑,怕说真话没人接。

我们不做“优秀发言奖”,只做“最真实的一句话”奖。奖状上不写“表达能力强”,写“你的话,有人听懂了”。

一学期后,一年级孩子能完整讲一个故事,六年级学生写作文不再堆砌“美丽”“感动”“深刻”,而是写“妈妈的手裂了,贴了三块创可贴,还给我煮了面”。

表达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听出来的。你听得多,孩子才敢说。你听真话,孩子才肯说真话。

别急着教孩子怎么说,先学会怎么听。

相关文章
  1. 怎样教育一个屡教不改的孩子
  2. 孩子犯错误屡教不改父母该如何教育
  3. 屡教不改的孩子怎么教育
  4.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屡教不改怎么教育
  5.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
最新文章
  1.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全攻略:让知识更扎实,让学习更轻松
  2. 语文学习常见100种意象!中考生收好啦!
  3. 初三学生如何突破中考备考五大难关?
  4. 初三语文提分,别只埋头刷题,这五件事做对了,分数自然上来
  5. 石油英语词汇(G3)
  6. 二年级数学学期末总结
  7. 初中语文课后服务:家长能做的,远不止接孩子放学
  8. 听英文歌,真的能学好英语吗?亲测有效的四个方法
  9. 听力不是“听清”就够了
  10. 初中数学公式高效学习方法有哪些?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