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初中数学说课,别讲成教案复读机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父母宝典

初中数学说课,别讲成教案复读机

更新时间:2025-11-12

很多老师在准备说课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把说课当成上课的精简版,把教案里的每一句话重新念一遍。其实,说课不是演课,也不是背流程,它是你对教学逻辑的清晰表达,是对学生怎么学、为什么这么教的真诚说明。

初中数学说课,核心不是你讲得多漂亮,而是你能不能让听的人明白:这节课,学生到底能获得什么?他们卡在哪儿?你打算怎么帮他们跨过去。

先说教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不是突然冒出来的知识点。它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全等、角的相等关系这些基础上。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脑子里有东西。说课时,你得让人看到你清楚这一点。你不是在教一个新图形,你是在帮学生把旧知识串起来,用新工具解决老问题。

比如,学生知道“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也知道“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那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怎么来的?不是老师直接告诉的,是学生通过画图、剪裁、测量、对比,发现“这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那它的对边是不是一样长?

”然后你引导他们连接一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拆成两个三角形,再用全等去证。这个过程,才是教学的真正起点。

教学目标不能写成口号。“培养推理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这种话,谁都会写。但你说课时,得具体。你让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模型,他们能说出“对边看起来一样长”“对角好像也一样大”,这就是观察;你让他们用尺子量一量,用量角器测一测,记录数据,这就是操作;

你让他们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么量都一样?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都这样?”这就是猜想;最后你引导他们用三角形全等去证明,这就是推理。目标不是挂在墙上,是落在动作里。

难点在哪里?不是“转化思想”四个字。是学生看到平行四边形,第一反应是盯着四条边,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他们知道三角形能证全等,但想不到“加一条对角线”就能把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个思维跳跃,才是真正的坎。你得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卡住,然后被一个简单动作点醒。

比如,你给学生一个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让他们拉一拉,发现形状变了,但对边长度始终不变。这时候问:“为什么拉来拉去,对边还是相等?”学生可能说“因为它就是平行四边形啊”。你再问:“那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吗?”这时候,他们才可能想到——对角线。

教学方法不是贴标签。不要说“我用了小组讨论法”“我用了多媒体演示”。要说明:你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一把剪刀、一把尺子,让他们自己剪下一条对角线,把两个三角形叠在一起,看看能不能完全重合。

你用PPT不是为了放动画,是为了展示三组不同尺寸的平行四边形,学生测量后数据自动汇总,大家发现“虽然大小不同,但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个规律始终成立。这才是技术的用法。

课堂导入,别用“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张操场的图片”。操场是长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你得找真正贴近他们的生活场景:自行车的车架、伸缩门的结构、折叠椅的支架、书架的横档。这些才是他们天天见、摸得着的东西。你指着其中一个问:“这个结构为什么能撑住?它是不是像我们今天要学的图形?”这才是真实情境。

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基础题:给出平行四边形的边长,求周长。中等题:给出一个角的度数,求另外三个角。提高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和两边长,求面积。不是为了难倒学生,是为了让不同进度的孩子都能有事可做。作业别只留课本习题,可以加一道开放题:“找找家里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行四边形结构?为什么用它?

画出来,写一句话说明。”

板书不能堆满字。左边写“已知:ABCD是平行四边形”,中间画一个标准图形,标出AB=CD,AD=BC,∠A=∠C,右边写“证明思路:连接AC → △ABC≌△CDA → 对应边角相等”。重点用红笔,步骤用箭头连,学生一眼能看懂逻辑链。别写“本节课重点是……”,你直接把重点画出来。

说课最怕的是“我讲了很多”“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真正重要的是“学生在这节课里,经历了什么思考?”你有没有让他们从模糊的感觉,走到清晰的证明?有没有让他们从“老师说的”变成“我发现的”?有没有让他们在小组里争论、验证、修正自己的想法?

别把说课当表演。你不是在展示你有多会讲,而是在展示你有多懂学生。懂他们为什么卡住,懂他们怎么才能打通思路,懂你设计的每一个动作,是不是真的能撬动他们的思维。

一节好的说课,听的人能想象出教室里学生皱眉、点头、突然拍桌子说“哦!原来如此”的样子。而不是只记得你用了什么PPT、分了几组、说了几句“激发兴趣”。

教学不是讲技巧,是讲理解。说课不是背流程,是讲路径。你清楚学生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中间的坑怎么填,这才是说课的全部意义。

相关文章
  1.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技巧
  2.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技巧
  3. 中考数学备考策略:三轮复习法与记忆技巧
  4.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压轴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5.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技巧
  6.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考场应对技巧
最新文章
  1. 高三成绩下滑,别急着责怪孩子——这可能是他们成长的转折点
  2. 近三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重点高频词汇总!
  3. 语文中考如何复习的方法
  4. 英语重点难点精讲:agree 用法难点
  5. 高一英语必修二:这些词组,背会了就能用起来
  6. 语文课上,孩子为什么读不进去?一位老师的真实做法
  7. 让数学在孩子生活中自然生长:一种回归本质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8. 教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篇
  9. 月考之后,我重新学会了学习
  10. 小升初这一年,家长能做的五件实事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