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二年级语文课堂外的那些事:孩子读不懂课文,可能不是他不认真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家教心得

二年级语文课堂外的那些事:孩子读不懂课文,可能不是他不认真

更新时间:2025-10-18

我教二年级语文快三年了。最开始以为,只要把课文念熟、生字写对、背会课后题,孩子就能学好语文。后来才发现,孩子不会读《我们成功了》,不是因为拼音没掌握;看不懂《潜水洼里的小鱼》,也不是因为识字量不够。

那天上课,我问全班:“你们知道2001年7月13日发生了什么吗?”教室里安静得像没人。有个男孩举手说:“老师,那天我奶奶摔了一跤,我爸爸带她去医院了。”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不是他不知道,是他根本没听过“申奥”这两个字。

我们城里孩子能从电视里看到烟花、听到欢呼,可他们家那台旧电视机,连信号都时有时无。

农村的孩子,不是不爱学习,是他们生活的世界太小了。课本里说“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他们没见过那么多人;说“奥运五环象征五大洲”,他们连五种颜色的气球都没见过。你让他们带着这种认知去读课文,就像让一个没吃过苹果的人,听你描述它的甜味。

我试过放视频。可学校没有投影仪,只有一个老旧的DVD机,还老卡顿。有一次放申奥片段,画面一卡,孩子们就笑:“老师,怎么人跳起来了?”我只好停下,改用口头讲:“那天晚上,北京的路灯全亮了,大街上的人抱着国旗跑,有人哭,有人喊,连卖糖葫芦的大爷都忘了收摊。

”孩子们听得入神,有人悄悄问:“那糖葫芦是不是也沾了眼泪?”

这不是搞笑。这是他们的理解方式。他们不靠数据、不靠图表,靠的是生活里真实的人和事。

《潜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我以前总让学生朗读,强调“小男孩多善良”。但有次,一个女孩在作文里写:“我昨天看见一只蚂蚁掉进水坑里,我想救它,但我怕脏,没动。”她没写“我要保护动物”,她写的是“我怕脏”。那一刻我知道,道德教育不能只靠课文里的好人好事,得让孩子自己说出心里的犹豫。

于是我改了方法。我不再问“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而是问:“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有人答:“我会叫大人来帮忙。”有人答:“我会拿树叶当小船。”还有个男孩说:“我不会救,因为我妈说过,别碰死掉的东西,会倒霉。”我没有纠正他。我只是说:“那你现在觉得,妈妈说得对吗?

”他低头想了很久,说:“也许……她只是怕我弄脏衣服。”

教育不是灌输标准答案,是帮孩子把心里的话,慢慢变成能表达出来的想法。

教材里要求“开展社区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采访老人、组织环保行动。我们村连个像样的书店都没有,更别说博物馆。但我们可以做点别的。我把学生带到村口的老槐树下,让他们听风声、看树影、数鸟窝。我说:“这棵树比你爷爷还老,它看过多少人走过?它记得谁在下面哭过,谁又在下面笑过?

”孩子们蹲在地上,捡落叶,拼成形状,然后给每一片叶子编一句话。

有个孩子拼出一只小鱼,说:“这片叶子是潜水洼里的小鱼,它不想死,但它动不了。”我没教他比喻,是他自己想到的。

语文不是课本上的字句,是孩子如何感知世界的方式。你让他背“热爱祖国”,不如让他知道,为什么邻居家的阿姨每年春节都要挂红灯笼;你让他抄“珍惜生命”,不如陪他一起等一只蜗牛爬过三块砖头。

我见过太多孩子,在考试卷上写满正确答案,却说不出“为什么喜欢春天”。他们知道“春暖花开”四个字怎么写,但不知道田埂边第一朵蒲公英是什么时候开的。

所以现在,我的语文课,有一半时间不在教室里。我们去菜园子认蔬菜的名字,听农夫讲去年 drought 时稻子怎么活下来的;我们去河边看水流,数石头被冲走的次数;我们坐在晒谷场上,听老人讲他们小时候怎么用竹筒装雨水喝。

这些都不是“教学目标”里写的。但孩子的眼睛亮了。他们开始主动问我:“老师,为什么以前的水井要打那么深?”“为什么冬天麻雀不吃面包屑?”这些问题,比课本上的阅读理解题珍贵一百倍。

我也遇到过家长质疑:“你天天带孩子乱跑,不写字不背书,成绩怎么办?”我给他们看期末作文。原来只会写“今天我学会了背课文”的孩子,现在能写:“我今天看到奶奶用手帕包着冰棍给我吃,她说小时候她只能舔一口糖纸,舍不得扔。”这样的句子,不需要模板,不需要范文,是真真切切从心里长出来的。

语文不是用来考试的工具,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镜子。你给他一面干净的镜子,他照见的是阳光、泥土、雨滴和亲人的皱纹;你给他一面贴满标准答案的镜子,他照见的只有黑板和分数。

我不再执着于“完成教学进度”。我宁愿慢一点,让一个孩子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而不是十个孩子机械地默写十遍。

有次放学,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女孩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画了三条线,写着:“一条是回家的路,一条是妈妈骂我的声音,一条是我救的小鱼。”她没写“我明白了要爱护生命”,但她画出了她的世界。

教育不是填满一个容器,而是点燃一团火。火苗不需要多么明亮,只要它还在跳,就有温度。

现在,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不是翻教案,而是站在校门口,看孩子们怎么走进来。有的低着头,有的蹦蹦跳跳,有的手里攥着一把野花。我知道,他们的语文课,从跨进校门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我不指望每个孩子都能写出满分作文。但我希望,十年后,当他们想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不是记起“背诵第5课”,而是记得:“哦,那时候,我和老师一起去田里找过蚯蚓,它扭来扭去的样子,像不像课文里那条小鱼?”

这才是语文该有的样子。

相关文章
  1. 五年级英语课堂上,孩子们如何从插图里“听”出性别
  2. 三年级英语课堂里,孩子们听不懂的不是单词,是没被看见的那点光
  3. 让家成为孩子的第一课堂:一年级语文温馨学习指南
  4. 六年级语文学习指南:从课堂到实践,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最新文章
  1. 一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的底层逻辑:从“会做题”到“真掌握”
  2. 小学语文复习计划
  3. 衡水中学学霸:不是成功来得不够快,而是对自己不够狠,值得借鉴
  4. 初中政治怎么学?别背书,要会想
  5. 初中生物重要题型识图填空题,你知道如何解答吗?
  6. 初中语法:名词重点、难点、考点一网打尽,必看
  7. 小学生写作:别让“热闹”代替了观察
  8. 小学英语课堂的三个真实有效做法
  9. 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方案
  10. 托福听力提分:不靠运气,靠方法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