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初中孩子不听话?别急着管,先试试这六件事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名人家教

初中孩子不听话?别急着管,先试试这六件事

更新时间:2025-09-28

在某个傍晚的厨房里,你正忙着切菜,孩子突然把书包甩在沙发上,嘴里嘟囔着“烦死了”。你一抬头,眼神交汇,他立刻低头躲开。那一刻,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是不是又到了那个“不听话”的阶段?

其实,每个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不是孩子变了,而是他们正在悄悄长大。初中三年,是身体、情绪和思想都在剧烈变化的时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意,想证明自己能行,也渴望被当作“大人”对待。这时候,最怕的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用“对错”去评判他们,用“命令”去压制他们。

不妨换个角度:不听话,其实是孩子在尝试独立的第一步。就像小树苗要撑起自己的枝干,才不会一直依赖大树的庇护。我们不必急着纠正,而该学会看懂背后的信号。

1. 别总想着“管”,先试着“放”

你有没有发现,越是逼孩子按你的想法做事,他越可能反其道而行之?比如你让他写作业,他偏要玩手机;你提醒他穿外套,他反而把外套扔到一边。

这不是叛逆,而是一种自我确认的方式。他在说:“我有选择的权利。”

所以,与其事事插手,不如退一步,给孩子一点空间。比如,可以这样问:“你觉得今天怎么安排学习时间比较合适?”而不是直接说:“你必须现在写数学。”

允许他试错,哪怕结果不太理想。一次没考好,不等于失败;一次没按时完成作业,也不代表他懒惰。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思考、权衡和承担后果。

你可以陪他一起复盘:“这次计划没执行好,你觉得哪里出了问题?下次怎么调整?”这种对话,比批评更有力量。

放手不是放弃,而是信任。当你愿意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他会慢慢长出责任感和判断力。

2. 尊重,是亲子关系的底色

很多家长觉得,“我是父母,我说了算。”可问题是,当一个孩子长期处于“被决定”的状态,他的内心会积累一种无力感。久而久之,就用“不配合”来表达不满。

真正的尊重,不是听从,也不是纵容,而是看见孩子的感受,承认他的立场。

比如,孩子说:“我不想参加补习班。”你可以回应:“我知道你挺累的,补习确实占了很多时间。你是觉得这些课对你帮助不大吗?还是更想留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句话背后藏着两个关键点:一是接纳他的情绪,二是邀请他表达真实想法。

当孩子感受到“我的话有人听”,他自然就不需要靠“顶嘴”来争取存在感了。

记住,尊重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底气。它意味着你知道,即使孩子暂时做错了,也能从错误中成长。而你始终在他身边,不是监督者,而是支持者。

3. 家庭氛围,比任何说教都重要

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孩子在家说话轻声细语,对外也礼貌得体;而另一些孩子,动不动就大声嚷嚷,甚至摔东西?

这往往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家庭环境的投射。

如果家里总是充满指责、比较和冷战,孩子就会把这种模式带进学校,也带进与父母的关系里。相反,如果家中常有笑声、有讨论、有共同阅读的时间,孩子更容易学会平和地表达自己。

不妨试试每天晚上留出半小时,全家坐在一起读一本书。不一定要多深奥,哪怕是一本漫画、一篇短文都可以。读完后聊聊:“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这个过程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评分。但它让彼此走进对方的世界,也让“沟通”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有时候,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安静地坐在旁边,看着孩子翻书,也是一种陪伴。

4. 赞美,比批评更能让人心动

我们总习惯盯着孩子的缺点,生怕他掉队。于是,一句“你怎么又犯这种错”脱口而出,却忘了:人都是被肯定推动向前的。

试试看,把“你这题又错了”换成:“这道题你思路很清晰,只是细节上漏了一步,下次注意就好。”

再比如,孩子主动整理了书桌,你可以说:“谢谢你把房间收拾得这么整齐,我看到都觉得心情变好了。”

这些话听起来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被看见”。

心理学研究显示,经常获得积极反馈的孩子,自信心更强,面对困难时也更坚韧。但这不是靠数据支撑的结论,而是无数个夜晚里,那些悄悄被点亮的眼神告诉我们的。

赞美不是吹捧,而是真诚的认可。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句“辛苦了”、一张手写的便条,甚至只是停下手中的事,认真听他说完一句话。

5. 批评,也要讲“时机”和“方式”

当然,孩子也会犯错。成绩下滑、迟到、跟同学闹矛盾……这些都需要引导。但关键是:什么时候说,怎么说。

不要在饭桌上突然爆发:“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人家月考年级前十!”也不要等他刚哭完,马上追着问:“你到底怎么回事?”

最好的时机,是在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比如周末下午,天气晴朗,你们一起散步或喝杯茶,轻声问:“最近感觉怎么样?有什么让你觉得特别难的地方吗?”

这时候,孩子更容易打开心门。你不需要立刻给建议,先倾听,再回应。

当他愿意开口,你就已经赢了。因为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纠正”,而是“连接”。

6. 父母也在成长,别怕示弱

最打动人心的一刻,往往不是孩子听你的话,而是你坦然承认:“对不起,刚才我太着急了,语气重了。”

这句话,胜过千句“你应该怎样”。

孩子不是不知道父母辛苦,但他们更在乎的是:你是不是真的理解我。

有时,我们可以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妈妈当年也讨厌写作文,每次都被老师批‘没感情’。后来我发现,只要写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文字就有了温度。”

或者:“爸爸以前也拖延,直到工作 deadline 前一夜才赶工,那真是噩梦。现在我学会了分段完成任务,效率高多了。”

这些真实的讲述,让孩子明白:成长不是一蹴而就,每个人都会跌倒,重要的是怎么爬起来。

当我们敢于暴露脆弱,孩子才会敢于表达真实。

初中三年,不是一场必须赢的比赛,而是一段共同走过的旅程。

你不需要成为完美的家长,也不必事事正确。你只需要记得:

- 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生命个体;

- 他的每一次“不听话”,都是在练习做自己;

- 你的耐心,是他未来面对世界的底气。

当有一天,他不再冲你发脾气,而是主动告诉你:“妈,我想试试新方法。”

那一刻,你就知道: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别急着改变他,先试着读懂他。

因为真正的教育,从不是控制,而是陪伴。

而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相关文章
  1. 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初中英语
  2. 初中孩子不听话如何管_
  3. 初中孩子不听话的整人方法
  4. 初中孩子很不听话
  5. 孩子初中不听话老师应该怎么办
  6. 初中孩子不听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最新文章
  1. 初一成绩落后,初二还有机会逆袭吗?
  2. 有哪些高中数学公式,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掌握这些公式,轻松应对考试!
  3. 如何高效学习英语:一个切实可行的日常计划
  4. 从自然馈赠到灾难警示:高中地理知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5. 避开这五大误区,高三数学复习效率提升一倍!
  6. 高三家庭和谐指南:化解压力下的亲子矛盾
  7. 高三家长的暖心指南:用对方法,陪孩子轻松迎战高考
  8. 12岁女孩离家出走了怎么办
  9. 初中数学竞赛真的能速成吗?一位过来人的深度思考
  10. 晶体与非晶体:从微观结构看物质世界的秩序之美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