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0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孩子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难题:看到应用题就发懵,不知道怎么下手列式子。其实,这类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从题目中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地写出关系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大家掌握7种最常用的找关系式的方法,帮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少走弯路。
在数学中,“找关系式”其实就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找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比如:
- 一辆车每小时跑60公里,跑了3小时,总共跑了180公里。这里的关系式就是:路程 = 速度 × 时间。
-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面积是25平方厘米。关系式是:面积 = 边长 × 边长。
掌握了找关系式的能力,孩子在做题时就能更快地列出方程、理解题意,解题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很多时候,题目中会有一些“关键句”,比如:
- “比……多……”
- “比……少……”
- “是……的几倍”
- “总共”“一共”“还剩”等词汇
这些句子往往是建立等量关系的关键。
举个例子:
> 某班有女生38人,比男生人数的2倍还多4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这句话的关键信息是:“女生人数 = 男生人数的2倍 + 4”。
设男生人数为 \[ x \],就可以列出关系式:
\[ 2x + 4 = 38 \]
或者稍作变形:
\[ 2x = 38 - 4 \]
通过这样的分析,孩子就能清楚地看到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出答案。
函数关系式,说白了就是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我们常把主动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被动变化的叫做“因变量”。
举个例子:
> 正方形的边长为 \[ x \],面积为 \[ y \],写出 \[ y \] 与 \[ x \] 的关系式。
我们知道,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 边长,所以:
\[ y = x^2 \]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函数关系式。孩子在做这类题时,关键是搞清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然后根据基本公式写出表达式。
在几何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图形的性质来建立等量关系。例如:
-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 圆的周长、面积公式
- 勾股定理等
举个例子:
>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度,求底角的度数。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设底角为 \[ x \] 度,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可以列出方程:
\[ 2x + 40 = 180 \]
这样,孩子就能轻松地解出底角的大小。
行程问题在初中数学中非常常见,主要包括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两种类型。
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它们的路程之和等于两地之间的距离。
口诀:甲的路程 + 乙的路程 = 总路程
举个例子:
> 甲、乙两人相距10千米,甲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同时相向而行,问几小时后相遇?
设相遇时间为 \[ x \] 小时,则甲走了 \[ 5x \] 千米,乙走了 \[ 3x \] 千米,总路程为10千米,所以:
\[ 5x + 3x = 10 \]
即:
\[ 8x = 10 \]
快者追上慢者时,两者走过的路程相同,但时间不同。
口诀:(快者速度 - 慢者速度)× 追及时间 = 初始距离
举个例子:
> 甲在前,乙在后,两人相距15千米。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6千米/小时,问乙多久能追上甲?
设追及时间为 \[ x \] 小时,则:
\[ (6 - 4)x = 15 \]
即:
\[ 2x = 15 \]
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在工程问题中,如果题目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我们可以设总量为1,表示整个工程。
举个例子:
>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问两人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甲的工作效率是 \[ \frac{1}{10} \],乙的是 \[ \frac{1}{15} \],设合作完成需要 \[ x \] 天,则:
\[ \left( \frac{1}{10} + \frac{1}{15} \right) x = 1 \]
这个思路非常适合孩子理解合作完成任务的效率问题。
利润问题在应用题中也很常见,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这几个量。
常用关系式:
- 利润 = 售价 - 成本
- 利润率 = 利润 ÷ 成本 × 100%
举个例子:
> 某商品成本100元,售价120元,求利润和利润率。
利润 = 120 - 100 = 20元
利润率 = 20 ÷ 100 × 100% = 20%
这种题目看似简单,但对理解“关系式”非常有帮助,孩子可以通过这类题型掌握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浓度问题通常出现在溶液混合类题目中,涉及溶质、溶液、浓度三个量。
常用关系式: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浓度
- 浓度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100%
举个例子:
> 100克盐水中含有10克盐,求盐水的浓度。
浓度 = 10 ÷ 100 × 100% = 10%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浓度”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掌握找关系式的能力:
1. 鼓励孩子多读题、多分析: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列式子,先让他们理解题意。
2. 帮助孩子积累常见的关系式:比如行程问题、利润问题、工程问题的基本公式。
3. 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孩子:比如购物时算利润、做菜时算浓度,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4. 和孩子一起画图、列式、解题:通过亲子互动,增强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方法 | 关键点 | 举例 |
---|---|---|
找等量关系 | 抓住关键句 | “比……多……”、“总共”等 |
写函数关系式 | 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 | 正方形面积公式 |
几何图形关系 | 利用图形性质 | 三角形内角和、勾股定理 |
行程问题 | 分清相遇与追及 | 相遇:路程和;追及:路程差 |
工程问题 | 工作效率相加 | 设总量为1 |
利润问题 | 成本、售价、利润 | 利润 = 售价 - 成本 |
浓度问题 | 溶质、溶液、浓度 | 浓度 = 溶质 ÷ 溶液 |
只要孩子能熟练掌握这7种找关系式的方法,再复杂的数学题也能迎刃而解。家长朋友们不妨把这些方法打印出来,贴在孩子的书桌上,每天复习一遍,慢慢就会变成他们自己的解题工具箱。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正在为数学发愁的孩子和家长们。如果你觉得有用,欢迎收藏、转发,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