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1
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始终是那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孩子们语言学习的道路。
今晚,当我漫步在新华书店的书架间,一本《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方略》跃入眼帘,作者江洪春先生,作为山东省济南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及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他的这本书无疑为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提供了一把解锁阅读教学新世界的钥匙。
江洪春先生在书中深刻指出,当新的教学理念如春风般吹拂教育领域时,教师们往往面临一个现实的困境:如何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教学手法和手段?正如他所说:“没有技术上的支持,会直接影响教学新理念的落实与体现,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教育不仅仅是理念的传播,更是实践的艺术。
记得有位教育学家曾言:“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科学的教学理念与艺术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江先生的书,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撑,更给出了实践指南,帮助我们在理念的海洋中找到航行的方向。
“认真钻研教材,方法就在其中。”这句话,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既是老生常谈,也是金玉良言。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并不够深入。有的教师可能只关注当前年级的教材,而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体系缺乏宏观把握;有的教师则可能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忽视了自我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一生时间备课。”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颂扬,更是对教材钻研重要性的深刻阐述。在我看来,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把握教学的精髓,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正如江洪春先生所强调的,教师自身内需的驱动是关键,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时,我们的教学才能更加扎实、有效。
“语文味”,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汇,它代表着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在江洪春先生看来,语文味就是“既得言又得意”,就是“文道结合”,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课堂过于注重情感的渲染,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魅力。
记得有一次听公开课,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课文背后的故事,学生们听得热泪盈眶,但课后一问,却发现学生们对课文本身的语言特色、结构安排等却知之甚少。这样的课堂,虽然感人至深,却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
正如江先生所言,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的层面,更要注重语言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语言的魅力。
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中,阅读基本功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前几年,语文教学曾一度陷入“工具性太强”的误区,将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而新课程改革后,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语文课变成了“情感课、人文课”,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
江洪春先生认为,语文课还是应该工具性占60%为宜。这并非是对人文性的忽视,而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深刻理解。毕竟,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语言的形式,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如朗读、默读、速读、精读等,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往往只讲学生自己能发现的,对于学生不能发现的东西,即使是教学重点,也避而不谈。
江洪春先生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他通过分析国内许多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得出结论:这些特级教师都是很“强势”的,整个课堂教学基本上沿着教师的“预案”走。这并非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否定,而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强调。毕竟,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而不是学生自学。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为了更好地理解江洪春先生的教学理念,我想分享几个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并结合这些案例探讨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
在一次阅读教学中,我选择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了多次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从诸葛亮的从容不迫到周瑜的嫉妒与无奈,让学生通过声音的变化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诸葛亮的智慧是关键,有的则认为他的胆识和谋略同样重要。通过讨论,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写作练习,让他们以“假如我是诸葛亮”为题,写一篇短文。通过写作,学生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案例中,我运用了朗读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而讨论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种教学策略不仅符合江洪春先生关于“语文味”的理念,也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阅读教学中,我始终注重阅读基本功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速读技巧,我设计了一系列速读练习。首先,我给学生发放了一些篇幅适中的文章,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通过反复练习,学生们的速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接着,我引导学生将速读技巧运用到实际阅读中。我推荐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运用速读技巧,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还学会了如何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
在这个案例中,我运用了从训练到运用的教学策略。通过速读练习,学生们掌握了速读技巧;而通过课外阅读实践,他们则学会了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实际阅读中。这种教学策略不仅符合江洪春先生关于“阅读基本功训练”的理念,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江洪春先生的《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方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找到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始终牢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教材钻研、把握语文味、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让我们携手共进,在阅读教学中寻找教育的真谛,为孩子们的语言学习之路点亮一盏明灯。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