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4
有家长很是困惑,在线留言表示:孩子读的书不少,为什么作文分数就是不高?这大概是家长和语文老师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其实,“读得多”到“写得好”还有很长的距离,那怎么提高作文水平呢?咱们来听听语文专家给孩子们的写作支招和方法!
1、读得多,一定写得好?
先分析一下提出这个问题的逻辑问题。
提这个问题的人,事先有一个先验的逻辑前提——读得多,一定写得好!或者,写得好的人,一定读得多。有这样的逻辑大前提的存在,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学生),读了很多书,却仍然写不出好文章,于是,焦急,困惑,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让我们先来对这样的逻辑,一一解剖。
首先,“读得多,一定写得好”,一定是对的吗?非也!
小王同学非常喜欢读书——读武侠书。凡是华语世界能找到的武侠小说,他都读过;举凡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如数家珍。但是,他却写不出一句类似武侠的文字。说句不怕见笑的话,他追女朋友的情书,好几封都是别人代写的。照例,武侠书中,写男女爱得死去活来的情节多如牛毛,随便引用几句,便足以让女友哭得稀里哗啦。
但是,他就是写不出来。小王的案例,绝不是个例。
读得多,不一定写得好。
其次,“写得好的,必定读得多”,这对吗?也不一定。
大教育家卢梭,书读得并不多,但一出手,他写的《爱弥儿》就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海伦·凯勒,盲人作家,读得不多,但她依然可以写出很经典的作品。中国作家莫言,也说自己写了那么多作品,并不是因为读书多,而是家乡那片有故事的土地,给了他很多灵感。
读得多,不一定写得好;写得好,不一定源于读得多。
读得多,是写得好的可能条件,当然,也许是重要条件,但绝不是唯一条件。
特别推荐:
北京中考名师阅读写作班,开课学习!
2、做好“酿酒师”和“农夫”,不要急于求成
再来剖析提问者的心态。
提这个问题的人,大多患有焦虑症。在他们看来,读书和写作,就应该像抽水机一样:阅读,就是把水从河道里抽上来;写作,就是从出口把水排出来。而现在,读了那么多书,(抽了那么多水),却不见写出好作文来(水从出口流出来),急啊!
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作祟。
酿酒,从谷物发酵到酿造醇香的酒,需要半月,乃至更长的时间。种子,从落在泥土里到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短则一月,长则十几年(银杏,被称为“公孙果”,就是一例)。婴儿,从受精、发育到哇哇坠地,要经历十月等待;而学会走路、说话、奔跑,需要更长的时间。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在最初的半年里,几乎看不出在生长;但半年之后,仿佛一夜之间,它就会长到1.6—2.0米的惊人高度。巴西的火红花,在最初的半年里,只有指甲那么大小;但半年之后,火红花蔓延到一亩土地,满眼望去,一片火红。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而我们的家长、老师,却指望孩子今天阅读,明天成为作家。这,显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阅读,是长根的事业;写作,是开花的事业。从长根到开花,需要时间。也许是数月,也许是数年,也许是更长时间。我们,需要有酿酒师那样的耐心,更要像农夫一样,日不间断,默默守望。
也许,整个小学阶段,都在酿酒。滴不出酒的时候,不要急于把酒糟倒掉,而是要学会静静等待。有些酒,十几天就可以芬芳四溢;有些酒,需要十八个春夏秋冬啊!
小学阶段只管大量阅读,努力了,暂时作文写不好,不要紧。读过的东西,一定窖藏在岁月深处。它们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汩汩流出,满室生香。
酿酒,需要慢慢来啊。
3、作文写不好,还有这5个“小原因”
4、想要“写得好”,五点得记牢
针对这“五多五少”,我提五点建议:
一是教师和家长要在尊重孩子阅读口味的前提下,适当引导,让孩子接触更多第一流的好书。是谓“取法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