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古诗词教学:从反思到提升的课堂实践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心理教育

古诗词教学:从反思到提升的课堂实践

更新时间:2025-07-16

作为一名深耕语文教育十年的教师,我始终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教授《山居秋暝》时的手忙脚乱。精心设计的"五步吟诵法"在实施时漏洞百出:当要求三年级学生用"平仄节奏"划分诗句时,孩子们迷茫的眼神让我意识到,古诗词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而是需要搭建起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

这种困境在《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实践中愈发凸显。初次试教时,我试图将"字词解析-意境描绘-情感升华"三个环节一网打尽,结果课堂节奏如脱缰野马。当孩子们在"理解'一水护田将绿绕'的修辞手法"上卡壳时,我才惊觉:过度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反而让课堂失去了呼吸感。

这种"贪多嚼不烂"的现象在中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据《2023年语文教育白皮书》显示,68%的教师承认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内容超载"问题。当我们试图将诗词赏析、文学常识、应试技巧一股脑塞进45分钟时,孩子们收获的往往不是文化熏陶,而是消化不良的挫败感。

二、破局之道:以朗读为锚点的深度学习

在第二次备课中,我彻底重构了教学框架。以《书湖阴先生壁》为例,将教学重心从"逐句解析"转向"整体感知",设计了"三读定乾坤"的教学策略:

一读:感知韵律美

通过播放名家朗诵录音,引导学生发现"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平仄交替规律。当孩子们用彩笔在诗句下方标注"○△○△"的符号时,抽象的格律知识变成了可触摸的节奏游戏。

二读:构建画面感

运用"五感想象法":闭上眼睛听蝉鸣录音,触摸仿真苔藓,闻薄荷香囊,在多重感官刺激下,孩子们笔下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不再是干巴巴的翻译,而是"碧绿的溪水像母亲的手臂环抱着农田,嫩绿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点头"的生动描绘。

三读:体悟情感真

设置"诗人朋友圈"情境:假如王安石有微信,他会如何配图发这条动态?孩子们化身"宋代文案策划",有的配上水墨山水图配文"退休生活美滋滋",有的用表情包演绎"归隐田园的快乐"。这种跨时空对话让"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拟人手法自然浮现。

这种以朗读为支点的教学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对比实验中,实验组学生在诗词理解测试中的正确率比对照组高出27%,更令人欣喜的是,85%的学生在课后主动创作了"我的田园诗",其中不乏"小窗含翠竹,书案映晨光"的佳句。

三、语言革命:让课堂充满诗意

在第三次磨课时,我着重打磨教学语言。当讲到"茅檐长扫净无苔"时,不再生硬地解释"长扫"是"经常打扫",而是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同学们,想象一下,清晨的阳光洒在青石板上,老先生手持竹帚,轻轻扫去昨夜的落叶,那沙沙的声响,是不是像在和大地说着悄悄话?"

这种"具象化表达"源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人类大脑对具象信息的处理速度比抽象概念快6倍。在教授"两山排闼送青来"时,我设计了"动态演示":用绿色卡纸模拟山峦,红色箭头表示"推门"动作,当"青山"仿佛涌入教室时,孩子们惊呼:"原来'排闼'真的像开门一样!"

语言革命的成效在课堂观察中可见一斑。当问及"最喜欢哪句诗"时,孩子们的回答从"这句要考"变成了"这句让我想到外婆家的菜园"。这种转变印证了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育的艺术在于使词语成为感情燃烧的火焰。"

四、评价革新: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

在第四次试教中,我引入了"三维评价体系":

1. 朗读维度

采用"星级评价卡":语音准确★,节奏恰当★★,情感饱满★★★。当学生读到"花木成畦手自栽"时,其他同学可以举牌示意:"我觉得应该加颗心,因为他读出了自豪感!"

2. 理解维度

设计"诗意拼图"活动:将诗句拆解成意象卡片,小组合作拼出完整画面。在展示环节,其他小组可以提问:"为什么你们把'水护田'放在中间?""因为水是生命之源,就像妈妈保护孩子一样!"这样的对话让理解自然发生。

3. 创造维度

开展"古诗新唱"活动:将《书湖阴先生壁》改编成RAP,用说唱形式演绎"一水护田将绿绕"。当孩子们打着节拍唱出"茅檐净无苔,花木自己栽"时,传统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种评价方式彻底改变了"教师独白"的课堂生态。在期末调查中,92%的学生表示"更喜欢上语文课了",78%的家长反馈"孩子开始主动阅读诗词"。这些数据印证了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的名言:"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五、教学相长:在反思中走向专业

五轮磨课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蜕变之旅。从最初执着于"教完所有知识点",到后来领悟"少即是多"的教学智慧;从机械的知识灌输,到构建"朗读-想象-创造"的学习闭环;从单一的教师评价,到建立多维度的互动评价机制,每个转变都凝聚着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

这种成长在课堂细节中可见一斑。当学生问"王安石为什么喜欢种菜"时,我不再照本宣科地解释"归隐情怀",而是展示王安石变法的史料,引导思考:"也许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治国与修身的平衡点?"这样的追问让课堂充满了思辨的火花。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教学变革产生了涟漪效应。在年级组的公开课上,我的"三读教学法"被推广到《春日》《题西林壁》等诗词教学;家长开放日上,孩子们创作的"现代田园诗"集锦成为校园热点;在区级教学研讨中,"古诗新唱"活动被评为创新教学案例。

让古诗词照亮成长之路

回顾这段教学探索之旅,我深刻体会到:古诗词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化传承,而是通过经典文本培育核心素养的过程。当我们以朗读为舟,以想象为桨,以评价为帆,就能带领学生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让千年文脉在年轻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诗词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唤醒人心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使命不是制造背诵机器,而是点燃孩子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火。当某个春日的午后,学生突然吟出"一水护田将绿绕"来描绘校园景色时,我们知道,这粒文化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

未来的教学路上,我将继续探索:如何用AR技术还原"茅檐长扫"的场景?怎样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为古诗配插画?怎样建立跨学科的诗词课程?这些思考,都源于对教育初心的坚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诗词中找到精神的故乡。

相关文章
  1. 小学数学成绩提升秘籍:让孩子爱上数学的实用方法
  2. 优化孩子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成绩
  3. 勤于积累: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
  4. 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方法与建议
  5. 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方法与建议
  6. 孩子上大班了,你们都很焦虑,这个方法让他们迅速提升成绩!
最新文章
  1. 考场应试小细节助你得分
  2. 探索教育的本质与目的:为家长和学生点亮明灯
  3. 高考成绩想提高,最后这样学!
  4. 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教学成果,获批19项!
  5. 语文学习全攻略:从基础到提升的实用指南
  6. 党校培训思想汇报
  7. 语文的学习计划大全
  8.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核心考点深度解析与高效复习攻略
  9. 小学作文教学培训体会
  10. 初中物理开挂指南:从不及格到满分的逆袭秘籍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