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家长教育多“暗示”宝贝更听话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父母宝典

家长教育多“暗示”宝贝更听话

更新时间:2025-05-23

    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可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权威,用命令的口吻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用冗长的道理来说教,甚至极不耐烦地指责孩子这不行那不对。

我们以为这样,孩子就会改变,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直至被打造成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模型”孩子,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强硬蛮横的态度和正儿八经的说理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激起孩子本能的叛逆和反抗。

其实,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在一种更轻松的氛围中,更有效地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暗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向人们展示了“暗示”的无穷魅力。

暗示是指通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给孩子积极的暗示,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环境、行为榜样等手段和方法,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孩子受到正面的影响和激励,不知不觉地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在“暗示”下潜移默化受到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

热情、激励、赞许的积极暗示,使孩子觉察到温暖,让孩子信心满满,得到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快乐成长的动力。

语言暗示

情景回放:

婷婷是个性格温顺的孩子,说话细声细气,模样也长得挺惹人喜欢。可她做起事情来慢吞吞的,吃饭慢,走路慢,写字画画都比其他小朋友慢半拍。尤其是早晨起床,没有半个小时,这个“小磨蹭”就穿不好衣服。

妈妈的耐心都让她给“磨”没了,常常对她不耐烦地大吼:“你快点好不好?”“每次都是你拖时间,没见过你这么慢的孩子。”还跟外人诉苦:“这孩子慢得让我们真没辙。”

方式应用:

尽量避免当着身旁的人批评和数落孩子的“慢镜头”,反而故意和他人聊天:“我们家婷婷起床穿衣动作好快,比以前整整快了5分钟呢!

信不信呢,她下次会比我们的动作还快呢……”言者“无意”,而听者有心,婷婷行动果然迅速了些。幼儿园进行“扮小鸡捉虫子”的游戏,妈妈对她说:“婷婷是最棒的,一定可以捉得最多!

”结果,婷婷捉的“虫子”虽然在班里不算是最多的,但是足以让别的小朋友羡慕不已。

点评:

“语言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传递我们的意思,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促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朝着自己的建议方向发展。

经常使用“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可以做到”等语言暗示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

行为暗示

情景回放:

龙龙爱热闹,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他就成了“人来疯”,上蹿下跳,兴奋得手舞足蹈。还抢水果吃,拉着客人跟他比试“武功”,有时拳打脚踢,让客人啼笑皆非。为此爸爸大声呵斥,甚至打他的屁股,而他竟不依不饶地撒娇大哭,弄得气氛尴尬。

方式应用:

孩子的自制能力较差,关键时候不“长”记性。哪怕你已经跟孩子说明道理,制定规矩,还是应该给孩子明确的停止“疯”的提示,但这种提示不宜是打骂的强制手段。可以在和孩子约定好的基础上,用咳嗽、眼神或是摇头等加以禁止孩子的“疯”劲。

比如跟孩子商量好,用拍拍孩子的肩膀方式提醒孩子:拍一下,表示“别闹了”;拍两下,表示“我生气了”;拍三下,表示“你该受罚了”等。

点评:

“行为暗示”,是指运用表情、动作等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示意立场和态度,使孩子心领神会,在默契中体会大人行为所表达的“悄悄话”。

皱眉是反感,微笑是喜欢,竖起的大拇指是赞许……用行为替代语言,有时更亲切,更具说服力,还能在公共场合维护孩子的自尊。

环境暗示

情景回放:

帮花花报名小提琴班后,她一直没开心过。每次回来总是闷闷不乐,不是说提琴班里谁的小提琴拉得特好,就是说老师批评她哪个音拉得不够准什么的。她蔫蔫地得出结论,自己比别人笨,好多次都想放弃学琴,最初的学琴热情变成了“五分钟热度”。大家苦口婆心的劝导被她当成了耳边风。

方式应用:

从树立花花的信心和毅力出发,在花花的琴房墙壁上,挂几条毛笔写的座右铭,贴两张花花平时最喜欢的偶像提琴家画图。

在书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计划表,包括考级目标,还有大家作为听众的听琴评价:“好听,我们很陶醉”“有小提琴家风范”“坚持就是胜利”……

点评:

“环境暗示”是指通过人为设置的环境有意识地加强意思表达,针对性的氛围可以有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此地“无声胜有声”,这种微妙的暗示温和而令人不抗拒,从而起到激励的效果,让孩子朝进步的方向努力。

暗示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对于培养孩子的性格、意志品质、生活习惯、学习成长方面至关重要,暗示是一座直抵孩子心灵的桥梁,帮助家长和孩子间有效进行亲子沟通。

暗示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暗示时,还必须注意性别、年龄、个性特点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等因素,这样暗示才能产生预期效应。

爱孩子,不妨善用“暗示”教育孩子,一句夸张的赞叹,一个提醒的眼神,一抹会心的微笑,一个热情的拥抱……都会在孩子纯洁无瑕的心灵催生出快乐成长的花朵。

相关文章
  1. 家校共育:从一场家长会看教育的合力之道
  2. 智方教育小学数学课程真的值得信赖吗?一位家长的深度观察
  3. 一次家长会背后的教育思考:从安全到成长的深层对话
  4. 珍爱生命,从安全教育开始:一位家长的感悟与思考
  5. 李麟小学数学值得信赖吗?一位家长深度解析背后的教育逻辑
  6. 家长会背后的教育启示: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成长
最新文章
  1. 中考物理必须要记的50个知识要点!赶紧做记录!
  2. 小学语文《忆江南》课堂教学设计篇
  3. 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点有哪些?
  4. 点击破百万!中考语文9个万能答题公式!
  5. 人教版高一年级政治知识点总结
  6. 初中孩子厌学?先别再怪孩子不上进
  7. 语文学习总结作文篇
  8. 初中生数学基础差?这5个方法真能提分
  9.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0. 语文期中复习,学生说的这三招最管用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