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家长如何巧用心理效应教育孩子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父母宝典

家长如何巧用心理效应教育孩子

更新时间:2025-05-21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而去偷吃,结果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忌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就是“禁果效应”。经常看到1岁多的孩子,妈妈对他说:“不要扔奶瓶啊。

”结果孩子听后马上“啪”把奶瓶扔了。“不要把那积木放进嘴里!”孩子听后马上把积木塞嘴里。妈妈的“不要”最后都成了提醒孩子“要”。

有次,我还看到令人心痛的一幕:一个3岁的女孩大冬天把鞋子脱了在地上走,她妈妈为了叫她把鞋子穿上,手拿小树枝打她:“你穿不穿?”“不穿?!不穿?!……”每说一个“不穿”就把树枝抽下去,女孩痛哭着喊:“不要打,不要打……”可是任凭妈妈怎么打,就是不穿鞋子。

邻家7岁的君君总喜欢在自家的院子里踢足球,妈妈在多次警告无效后,对正在踢球的君君威胁道:“如果你把球踢到窗户上,我就揍你一顿。”不一会,“哗啦”一声,窗户玻璃碎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家长对孩子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威胁,只能诱发孩子的挑战性,孩子最终就以反抗家长意志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并不是胆小鬼。

“禁果效应”告诉我们:如果对被禁止的事情掖着捂着“捉迷藏”,孩子往往会寻根问底闯禁区,探个究竟试试看。因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宜硬性禁止,而应该注重引导。首先别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孩子的吸引力。

其次是要把孩子不喜欢而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巧用放大效应,让批评变成欣赏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

”“赏识老爸”周弘说:家长应该用一种“花苞心态”去教育孩子,学会赏识孩子,善待他的缺点,这样孩子一定会像花苞一样开花结果。

因而,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妨把这种效应称为放大效应。

例如,有个女孩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碌,便过去帮妈妈择菜。结果,她把菜叶弄得满地都是。妈妈见孩子这样帮“倒忙”,气不打一处来,便明褒暗贬地对孩子说:“你可真能干,我们家都快成菜市场了。

”因为妈妈这句冷嘲热讽的话,打击了孩子“尝试”的积极性。这个女孩从此不再帮妈妈择菜。而另一位聪明的母亲,在发现女儿淘气地将自己刚洗完的衣服放进水池里以后,只是惊喜地对女儿说:“宝贝,你真得长大了,能帮妈妈干活了。

让妈妈教你洗衣服好吗?”结果,女儿兴致勃勃地学会了洗手帕,后来又学会了洗衣服。

在批评中,家长多给孩子一点欣赏,就等于多...

在批评中,家长多给孩子一点欣赏,就等于多给孩子一阵春风,一场雨露,使孩子脆弱的自尊心产生强大的动力而健康茁壮地成长。

所以,假如孩子习惯撒谎,我们不妨在孩子说实话时表扬他,用表扬强化诚实,使孩子克服撒谎的缺点;假如孩子学习不够认真,我们也不必劈头一顿数落,不妨在孩子认真学习时,用表扬去巩固孩子的认真。……只要我们擦亮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孩子就会因为我们的发现而很快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

相关文章
  1. 引导青春期情感教育:十五岁孩子恋爱心理解析与家庭应对策略
  2. 小升初家庭教育指南:帮助孩子建立三大核心心理素质
  3. 如何帮助敏感孩子建立心理韧性——家庭教育中的情绪疏导指南
  4. 警惕“夸人贬子”:父母言行对孩子心理的深远影响及教育对策
  5. 如何判断孩子心理健康?7个关键信号+实用家庭教育指南
  6. 孩子撒谎,如何正确引导?——家长必读的心理教育指南
最新文章
  1. 二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计划篇
  2. 初中孩子叛逆期如何管教
  3. 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总结范文篇
  4. 寓言故事中的大道理:如何引导孩子读懂《一路花香》
  5. 艺考生文化课的重要性及提分策略
  6.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篇
  7. 从教师视角看高效学习:家长与学生都该掌握的5个关键策略
  8. 高考之年,已为高三家长列出最全准备清单!
  9. 南方地区地理知识点详解:气候、地形与农业
  10. 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计划篇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