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6-24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的鲍颖萍老师,多年来致力于语文教学,尤其在记叙文阅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她对记叙文阅读考点和答题方法的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在记叙文阅读中,赏析关键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通过仔细分析文中使用的词语和句子,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让我们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为例,探讨如何赏析关键词句。
【回顾教材】《孔乙己》课后题:
(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分别传达出孔乙己怎样的境况?)
【技法点拨】
题目选了两个动词——“排”和“摸”,考生首先需要结合语境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其次,在这两个动作背后,蕴含着孔乙己的神态和生活的变化,考生要分析出孔乙己做动作时的神态和境况。最后,同样是掏钱的动作,为何要用两个不同的动词?考生要思考并分析。
具体来说,“排”是摆开的意思,“排出九文大钱”写出了孔乙己炫耀、摆阔的神气。孔乙己在酒店里故意将钱一字排开,显示自己并不缺钱,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摸”则是慢慢寻找、从口袋里往外掏的意思,这是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的掏钱动作,说明他的生活更加穷困潦倒,只能“摸出四文大钱”。
前文的“排”和后文的“摸”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孔乙己后来生活的贫困不堪。
【试题链接】
(2021年北京21题)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
【作答思路】
作答赏析字词类题目,首先要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意思,其次要看词语写出了哪些具体内容,最后要结合内容分析作者在词语里蕴含的情感。因此,该题的答案应是:“扑面而来”是迎着脸来的意思,这里指的是齐白石老师画作的力量和气息迎着脸来。
“扑面而来”写出了“我”看到齐白石老师作品后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一振的状态,表达了“我”对齐白石老师的敬佩以及对其作品的热爱之情。
把握文章主旨是记叙文阅读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答题技巧。
【技法点拨】
把握文章主旨类题目,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读懂文章,明白文章传递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也就是读完文章之后的第一感悟是什么。其次,要学会从题干中寻找落脚点,有些题干明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主旨,那么考生就需要在答案中梳理整个文章的内容,最后结合主旨作答;
有些题干则要求“结合第X段内容”说明主旨,那考生就只需要结合相应的段落,阐释内容,说明主旨即可。
【试题链接一】
(2019年北京19题)请从“棋王”和“棋义”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作答思路】
首先,题干要求选择一个题目,考生只能选择“棋王”或者“棋义”,不能二者都选,也不能二者都不选。其次,“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需要梳理整个文章的内容,并且将内容和所选择的题目做勾连。
如果选择“棋王”,那么侧重点则在父亲。文章中的“棋王”指父亲,父亲不仅棋艺高超,更深明棋中蕴含的道理,并用这些道理教育“我”成长,而“我”后来以“义”报答父亲,正是父亲教育“我”的成果。父亲堪称“棋王”,以此为题突出了父亲的形象,表意含蓄,令人回味。
如果选择“棋义”,则侧重“义”。父亲教“我”下棋,更教“我”做人的道理,教育“我”成长,这是父亲对“我”的“义”;为了帮父亲康复,“我”故意让棋,这是“我”对父亲的“义”。以“棋义”为题,点明了文章主旨。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答题技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实战演练。假设有一篇文章讲述了主人公在一次旅行中遇到的一位老人,老人通过自己的经历教会了主人公珍惜眼前人和事的道理。文章中有这样一段:
“老人缓缓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旧硬币,放在我的手中,说:‘这枚硬币是我年轻时的一位朋友送给我的,他告诉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试题】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缓缓地”一词的表达效果。
【作答思路】
1. 解释词语意思:“缓缓地”表示动作缓慢,不急不躁。
2. 具体描写内容:老人从口袋里掏出硬币的动作非常缓慢,显示出他对这枚硬币的珍视。
3. 情感分析:这个动作不仅表现了老人对硬币的珍视,也传达了他对年轻时朋友的怀念和对那段经历的感慨。通过这一细节,读者可以感受到老人的深情和对生活的态度。
因此,答案可以是:“缓缓地”表示动作缓慢,不急不躁。老人从口袋里掏出硬币的动作非常缓慢,显示出他对这枚硬币的珍视,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年轻时朋友的怀念和对那段经历的感慨。通过这一细节,读者可以感受到老人的深情和对生活的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赏析关键词句和把握文章主旨是记叙文阅读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深入理解词语的意义和文章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