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的诗情画意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名人家教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的诗情画意

更新时间:2025-02-22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浩瀚星河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了“赋得体”中的绝唱。诗中不仅描绘了古原草的生生不息,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眷恋,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两句诗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草原的壮阔景象。离离,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原上草,指的是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生长的野草。一年四季,草木经历了从繁荣到枯萎,再到重生的循环往复。这种自然界的规律,不仅反映了生命的顽强,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白居易通过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两句诗堪称千古绝唱,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野草的生命力,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野火虽烈,却无法彻底摧毁野草的生命;春风一来,它们便能重新焕发生机。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精神的颂扬。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心中有希望,就能像野草一样顽强地生存下去。

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敏锐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境界。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两句诗进...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两句诗进一步拓展了画面,将读者的视野引向远方。远芳,指远处的花草香气;古道,指古老的路径;晴翠,指晴朗天空下的翠绿景色;荒城,指废弃的古城。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古道上弥漫着花草的芳香,晴空下翠绿的草原延伸到荒废的古城,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白居易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得诗意更加丰富和深远。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最后两句诗点明了送别的主题。王孙,泛指贵族子弟,这里特指即将远行的朋友;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诗人再次回到草原的景象,但这一次,草原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承载了浓厚的离别之情。萋萋的草地上,朋友即将踏上征程,诗人的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祝福。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和真挚。

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太原,后来迁居陕西下?。白居易自幼聪慧,少有才名,29岁时进士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元和年间,他担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积极参政议政,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

然而,由于他上表请求严惩刺杀宰相武元衡的...

然而,由于他上表请求严惩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尽管仕途受挫,白居易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长庆初年,他先后担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晚年,他官至刑部尚书,成为一代文宗。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致力于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的诗歌。他的诗风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白氏长庆集》收录了他的大量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艺术特色

《赋得古原草送别》不仅在内容上富有哲理和情感,其艺术特色也值得细细品味。首先,诗的章法谨严,结构紧凑。全诗四联八句,每联四字,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其次,诗的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雕琢,但却能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再次,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具体的自然景观,又有抽象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意更加丰富多彩。最后,诗的意境浑成,写景与抒情水乳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文化影响

《赋得古原草送别》不仅在唐代广为传诵,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这首诗被选入各种文学选集和教材,成为中小学生必背的经典篇章。诗中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是家喻户晓,成为激励人们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座右铭。此外,这首诗还被改编成歌曲、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采,更可以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友情的眷恋,都让这首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最新文章
  1. 名师指导:历史学习中的常见障碍及对策
  2. 中国物理学家的辉煌篇章
  3. 增加黄金时间的五个步骤
  4. 地壳的主要成分及其分布
  5. 比喻句的艺术:如何巧妙运用比喻增强文采
  6. 科学学习数学的综合复习指南
  7. 优秀教师给家长的建议
  8. 初中语文背诵有技巧,掌握方法记的牢!
  9. 初中常用的“历史万能公式”,不会也能蒙对!初中生必掌握!
  10. 小学数学学不好怎么翻身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