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家教新观点:学会做“听话”的父母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学习方法

家教新观点:学会做“听话”的父母

更新时间:2024-10-09

做父母的一般都希望孩子听话,成长为自己希望的人。实际情况却往往相反:面对“能说会道”的父母,孩子总喜欢把“懒得理你”、“罗嗦”挂在嘴上。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专家指出,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隔阂的产生,是因为父母不会“听”孩子的话。

“两个苹果”的故事

心理专家说,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隔阂的产生,是因为父母不会“听”孩子的话。她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妈妈和孩子一起去旅游,随身带的饮料喝完了,水果也只剩下两个苹果。母子俩又渴又饿,妈妈拿出仅有的两个苹果,问孩子要哪一个。孩子说:我一个苹果咬一口。妈妈心里咯噔一下,刚想说些什么,话锋一转,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我尝尝哪个最甜,把最甜的那个让妈妈吃。

听到孩子的回答,妈妈很是庆幸自己及时咽下了涌到嘴边的话,让孩子有了一个完整的表述,不致误认为孩子是自私的。

“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为我们提供的一条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这条法则不仅适用于对外的人际交往中,在家人和亲朋好友之间也同样适用。

但在很多时候,家长运用更多的是“反黄金规则”,即“我对你怎样,你就必须对我怎样”,如“爸爸妈妈爱孩子,孩子就必须听话”;“爸爸妈妈爱你,你必须用好成绩回报爸爸妈妈”。

在希望孩子“听话”的背后,其实父母要的是让孩子服从自己。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超越自己,独一无二,却没有意识到,“听话”不仅是服从,有时甚至是在复制父母的人生。既复制,又何来超越、独一无二呢?

父母为何不“听话”

专家认为,亲子沟通的梗塞根源多半由父母不“听话”所致。所谓父母不“听话”,是指父母不能够听取孩子的诉说。或许以前孩子是很渴望、喜欢与父母交流、聊天的。

可是遭遇到的要么是因为父母的忙碌而被忽略,要么就是孩子刚开口,换来的就是否定、批评、指责甚至一顿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说了。

现代父母最大的特色,就是“忙”与“急”。爸爸忙,妈妈急,忙碌的爸爸成了家人的“提款机”。爸爸主动放弃了在家庭教育中所应担任的建立秩序、制度与力量传递的重要角色;

妈妈也在事业与家庭的交织中,渐渐因力不从...

妈妈也在事业与家庭的交织中,渐渐因力不从心而变得异常焦虑、着急,在孩子面前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催促孩子:赶快这样、赶快那样……

这一急、一忙,哪有时间、心情和孩子好好聊天呢?加之多数家长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尤其是当父母面对孩子时,更是滔滔不绝,要孩子做个“听话的孩子”。可是不听孩子说,不多和孩子聊,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怎么管教他?因此,许多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对孩子并不了解。

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引导孩子成长为自己希望的人。

父母如何“听话”

想要打开孩子的心门,探究他的内心世界,“忙碌”的爸爸和“能干”的妈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智慧”的父母。

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积极的回应、一句和缓的语言、一起嬉戏打闹……这些都是能开启良好亲子沟通大门的钥匙。

那么,父母该如何学习“听话”呢?专家给出如下一些建议:

第一,养成倾听的习惯。按照埃利斯的“黄金规则”,如果爸爸、妈妈想要有个听话的孩子,先要学会“听”孩子说“话”。要养成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并不困难,只要告诉自己“少开尊口”就可以了。

当孩子在表述一件事时,父母要尽量不要打岔,只需时时点头、微笑,或以简单的言语给以积极回应,鼓励孩子说下去。当孩子发现父母有兴趣聆听他的“故事”,他一定会更有兴趣说给你听。

倾听中,父母就可以知道他在学校和老师、同...

倾听中,父母就可以知道他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情形,他在班上暗恋的对象是谁,哪个同学有欺负人的习惯,他最讨厌哪门功课……

第二,要有良好的“听话”态度。用鼓励、说理代替否定、打岔、指责、埋怨和责骂。多听孩子的想法,也适时说理给他听,给他立即而适当的引导。

在沟通交流中,要以尊重、平等为前提,以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用信任的目光与孩子对视,因为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非语言交流。

第三,创造与孩子进行顺畅沟通的环境和条件。无论多忙,每天都要找出时间和孩子聊天。聊天的环境要温馨,言语要和缓。可以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与游乐,也可以打闹、开玩笑,让家庭充满轻松、幽默和情趣。还可以通过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来达到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如与孩子下棋,一起听音乐、看球赛、游泳等。

此外,从倾听和聊天中,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

此外,从倾听和聊天中,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表述出来的东西,更要关注、学会辨析孩子表述背后的东西,通过孩子的言谈举止判断孩子某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从倾听中,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馨。从沟通中,让孩子对父母更加亲近与尊敬,让家庭充满温馨与幸福的感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不仅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更有利于父母对他们进行目标明确的指导。

相关文章
  1. 父母要谨记的宝宝家教十不宜
  2. 父母必读的58条家教名言
  3. 父母应了解的家教理念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4. 家教百态:探索“原始放牧型”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5. 家长课堂:父母必读的58条家教名言
  6. 名人家教:“留学教父”俞敏洪——父母成就了我
最新文章
  1. 初三生期中考试后高效复习指南:针对不同成绩的实用策略
  2.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宝典:解锁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实用技巧
  3. 高中数学错题本:科学整理与高效利用的实用指南
  4. 初中数学题库查找指南:高效获取优质资源的四个关键步骤
  5. 高中数学中有哪些经典神奇难题?挑战你的思维极限!
  6. 中考备考高效减压指南:三招科学对抗疲劳
  7. 初中数学自学指南:从兴趣出发,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8. 一年级孩子如何轻松学好英语:家长可以这样帮孩子打基础
  9. 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10. 让学习成为一场充满乐趣的旅程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