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28
孩子任性怎么办?任由孩子哭闹不管不问?还是上来一顿打?哪个方法对孩子更加有效?孩子任性别光怪孩子,由于孩子年龄太小,分不清是非,不能很好地判断各种行为是否恰当。做父母的应该在孩子任性时及时站出来教育孩子。对待孩子性格的方法有很多,父母可以试试冷处理,说不定会收到不错的疗效呢?
3岁的楠楠上幼儿园了。这本来是件好事,现在却让爸爸妈妈忧心忡忡。原来,开始时楠楠只是在早晨因为不愿意去幼儿园而哭闹一会儿。可后来却一天天变得越来越任性、烦躁和固执了。再后来,楠楠每天都会找到理由歇斯底里地哭闹一两次,闹得全家人束手无策。
哎呀,这不是让人头疼嘛!像楠楠这样的3岁多的孩子正处于第一个心理逆反期,他们初步有了自主意识,有了自尊感的萌芽,非常想独立做一些事情,但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很弱。有时候他们会用顶嘴、跺脚、哭嚎、打人甚至毁坏东西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志。
这就需要家长更加耐心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帮助他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孩子任性、乱发脾气,往往是父母的好脾气造成的。所以家长首先应检查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平时是不是对孩子过分溺爱、放任?是不是会忽视甚至默许他们的不良行为?是不是会对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和妥协?
孩子大哭大闹父母就屈服让步,屡试不爽之后,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折腾父母的行为模式,并愈演愈烈。在这场与父母的拉锯战中,孩子成为百战百胜的赢家,并在一次次地命令父母、战胜父母中享受快乐。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对于处于首次心理逆反期的孩子,父母不仅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他们,还要为他们建立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要求是合理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逐渐让孩子养成听道理、讲道理的习惯,学会自我控制。
建立规则的过程需要家长有耐心、有恒心。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坚决不能答应。如果孩子不听道理,依旧哭闹,家长可以冷处理,让他哭闹直至安静下来,再来讲道理。这种回合会反复发生多次,但家长一定不能心软。如果坚持了五次,第六次孩子闹得太凶太久,您心一软又妥协了,那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无论怎样必须坚持,孩子最终会发现无理取闹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他就会逐渐放弃这种做法。
但是,家长们要注意了,冷处理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置之不理,而是要给孩子一个冷静的空间,同时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当孩子平静下来后,家长可以温柔地询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并教导孩子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坚定而又充满爱心的态度,既要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有时候,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比如“角色扮演”,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控制情绪,通过模拟不同的场景,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从而更好地理解自我控制的意义。
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故事书或动画片中的情节来教育孩子。例如,《孟子·离娄下》中提到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用来教育孩子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及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所做出的努力。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孩子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教育。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表扬孩子的好行为。每当孩子表现良好,比如遵守规则、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时,家长都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能激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之间也要保持沟通,确保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致。有时候,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候就需要坐下来好好商量,达成共识。毕竟,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解决孩子任性不是一天两天能纠正过来的,它需要父母用心去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