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7
与孩子沟通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理解,更需要我们在言语上的审慎和智慧。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言语的力量,尤其是与孩子的沟通。或许,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却可能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
\"帮妈妈去泡杯茶吧,反正你现在也没事,看那么多电视做什么!\"
\"给妈妈去买瓶酱油,就在小区门口,不过几步路,你也需要锻炼下。\"
\"这次考试居然前进了这么多名次,不要骄傲,我看过你们的试卷了,题目都很简单。\"
这样的话语,你是否也常常对孩子说出口?它们看似日常,我们每天都挂在嘴边,但你是否注意到,这些看似无害的对话背后,隐藏着深层的陷阱?你正在用言语不断地刺激你的孩子。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同事请求你帮忙打一份文件,他说,\"能帮我打一份文件吗,反正你现在没事\";或者你的伴侣对你说,\"我现在在外面办事,难道还要事事向你汇报吗\"。听到这样的话语,你的心中会是何种感受?
二
我曾经说过,不会说话的父母缺乏爱的表达。他们喜欢翻旧账,揭人伤疤,唠叨起来没完没了。然而,还有一种说话方式,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是人都不会喜欢,那就是不会及时收声,喜欢补刀。
网络上的各种段子,神补刀让人觉得补刀是一种技术活。如果你不断地被补刀,你还会感到高兴吗?
很多时候,言语适可而止就好,不需要你补上那些多余的话语。你想要孩子帮你泡杯茶,直接说就好,为什么要带上指责他看电视的话语?孩子考试进步了值得鼓励,为什么非要指出这次考试题目偏易?
当你要求孩子做事时,只要孩子能做到的,他们一般都不会拒绝。但如果你一定要加上一番说教,让孩子心里不痛快,自己也落得个不痛快。
或许,你只是无意地说教,但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话语被放大、被误解,即使你的本意是好的,也可能变成孩子的烦恼。
三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很多时候与妈妈发生争执,都是因为那些多余的话语,让我心里火冒三丈。原本打算按照她的意思去做,最后却变成了对抗。因此,她常常对别人说我性子倔。
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给孩子看榜样,更要给孩子听榜样。言语得当,孩子容易教导;但如果言辞不当,我只能说,你可能永远会觉得孩子在和你闹别扭。
说话要有分寸,不仅是对外人,对孩子更是如此。那些多余还伤人的话,还是留在肚子里吧,总比让它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好。
不妨从今天开始,练习一下,\"孩子,帮妈妈泡杯茶吧,广告结束我会叫你的。\"
作为父母,我们的话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沟通中,我们需要学会适时地收声,避免那些可能伤害孩子心灵的话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尊严。我们的言语,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都应当经过深思熟虑,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
沟通的艺术在于,我们不仅要倾听孩子的声音,更要懂得适时地闭上自己的嘴巴。正如古人云:“言多必失。”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应当谨言慎行,用我们的言语去温暖孩子的内心,而非成为他们成长的阻碍。
让我们都成为一个会说话的父母,用智慧的言语去引导孩子,用爱和理解去滋养他们的心灵。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