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让孩子学琴你准备好了吗?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家教案例

让孩子学琴你准备好了吗?

更新时间:2024-09-19

儿子5岁4个月的时候,我和丈夫给儿子买了一架钢琴。我们达成一致意见——儿子弹琴不考级。

快乐入门前奏曲

第一件事情便是培养儿子对弹琴的兴趣,这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技艺不断提高的同时,维护他对弹琴的浓厚兴趣和对音乐的好奇心,让弹奏乐器和欣赏音乐成为他一生的一个高雅乐趣和人生修养的一部分。

儿子在学琴之前学了画画,他对画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优越感,他说:“妈妈,我觉得学画画比学琴牛!学画画可以当画家!”我说:“不是。学钢琴可以当钢琴家,而且当钢琴家比当画家还牛!

你看,‘画家’才两个字,而‘钢琴家’是三个字,如果你很小的时候就当‘钢琴王子’,比当钢琴家还牛,因为‘钢琴王子’是几个字?四个字呢!

”他很赞同地点点头,我的这个“理论”竟然被他接受了!

快乐学习进行曲

比起学画画,学琴要困难一些,这需要家长用丰富多样的学习方法使孩子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多种非智力因素。

★利用猜谜帮孩子复习学过的曲目。

儿子的钢琴教材是约翰·汤普森的《简易钢琴教程》,刚入门的时候我和孩子一起当学生,做他的“陪弹生”。一味地让孩子复习学过的曲目,他会觉得很单调,于是我就与孩子玩猜迷游戏。

儿子弹一遍曲子让我猜曲名,或者我弹曲子让儿子猜曲名,谁弹错了得重来,谁猜错了得弹一遍,儿子很愿意这样配合我的要求进行复习。后来,儿子学的曲子越来越长,技法越来越复杂,这种办法就不灵了,可他的自觉性也提高了,不需要我这么陪了。

★讲童话故事。

有时一个曲子弹了许多遍还是弹错,儿子不想弹了。我就给儿子编童话故事:“余鹏弹琴的时候,有一些坏蛋专门出来捣乱,比如‘困难’,它发现余鹏不想弹了,就说‘太好了,余鹏不想弹了,我可以找我的一些朋友在余鹏的脑子里玩了。’它的朋友是谁呢?

是‘遗忘’和‘麻烦’。它们一起捣乱,让余鹏学会的东西一点一点地忘记,让他觉得弹琴变得越来越难。于是,‘牢记’、‘容易’、‘简单’都伤心地从余鹏的脑子里走了。

”这个故事让他记忆深刻,有时候他不想弹了,就自己念叨这个故事,鞭策自己再坚持一会儿。我想在这个游戏中,儿子学得的不仅是钢琴,还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坚持不懈的毅力。

★幽默逗乐。

一个5岁半的琴童,端端正正地坐在琴凳上,头一点一点地配合嘴里唱的节拍,小手认真地在琴键上爬行,让人油然升起爱怜之情,尤其是当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争取弹得更好的时候。一天,我给儿子说:“余鹏,你知道吗?

我发现你弹琴的时候,不光在弹琴,你身上还在长一种精神——‘澳柯玛精神’。”儿子喜欢看广告,会背很多广告词,一听说“澳柯玛精神”,儿子很快接过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很得意自己身上长这种“精神”,别人问他:“余鹏,你又学了什么新曲子?”他报了曲目之后,说:“我身上长的还有一个精神呢!”别人问:“什么精神?”他说:“澳柯玛精神!

”如果别人还莫名其妙,他就会不厌其烦地解释:“澳柯玛精神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把曲目编成故事。

弹完两册后,我把他学过的曲目编成故事。《从前》,有一个《溜冰的女孩》名叫《玛丽》,《玛丽有只小羔羊》,她要带这只羊去看《动物展览会》,动物展览会在《中国大戏院》举行,到那里必须先《登山》,《上山坡》之后再《划小船》。

玛丽《走,走,走》,《在堤岸上》碰见了《班卓琴手》,她带着只会《跳舞的袋鼠》,原来她也是来参加动物展览会的。玛丽高兴地说:“《你好吗?》你是怎么来的?”她说:“先是一个《伞兵》帮我下飞机,后来又《乘黄包车》来的。

”她们一起跳着优美的《步态舞》来到了中国大戏院......

孩子很乐意听这种曲目故事,我们看着目录随机就编过许多这样的故事,儿子有时也插上一两句,或者干脆自己也编起来。这种办法一方面提高了孩子弹琴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快乐主题我谱写

我在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上确实费了一些心思,但是在儿子学琴过程中,我并没有花很大精力,因为我的儿子不考级。

也许不经过考级训练的琴童在技法上没有考级的琴童娴熟,在专业水准上没有后者到位,但是我和丈夫对儿子学琴的价值有自己的看法。

很多父母为孩子学琴花了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认为孩子有了一技之长,长大了至少多了一个谋生手段,至于“维持兴趣”和“激发灵感”是他们很少考虑的。我则认为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和做法是不足取的。

因为一个指法不到位,就严厉指责孩子“你怎么那么笨”或“你怎么那么不用心”等等,使孩子因此而丧失兴趣或信心是很不值得的。

弹琴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心智活动,尤其是在注意力的分配上:既要读谱,又要看谱,还要搞准指法,有时还要纠正已经形成的错误,一双眼睛、一个脑袋同时要干这么多事情,也确实够难为小孩子的了,而这一复杂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我愿意耐心地等待这个过程。

而考级势必要求孩子一个曲目弹很多遍,为一个指法而练很多遍,这样反复做同一件事情是很单调的。也就是这个原因,很多孩子一开始很喜欢弹琴,后来就厌恶了,因为他们从中得到的不是性情的陶冶和愉快的情绪,而是由家长唠叨和责骂而引起的焦虑、烦躁、单调、无奈甚至失望和厌恶。

由于没有考级压力和家长逼迫,儿子对弹琴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不管是教材里的还是教材外的,不管是老师要求的还是没要求的,只要感兴趣他就很爱弹。我常常让他听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他被那优美的旋律所感染,想自己弹弹试试,我们就鼓励他自己尝试。

现在他完全自学自弹了几首理查德·克莱德曼创作改编的钢琴曲,这些曲子不用我敦促,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余查德”,在他心里似乎真的觉得当钢琴王子最牛!

快乐旋律共享受

在北京读研究生期间,我在电话里鼓励儿子:“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不但自己会弹曲子,而且自己会谱曲子,余查德也得学习谱曲子了,你让爸爸写词,你谱曲,你们父子配合怎么样?”儿子满口答应:“行!

”两天以后,丈夫的歌词就写好了,儿子在电话里兴奋地给我念:

致晏红

余晓清词余查德曲

(鹏唱)我在信阳,您在北京,妈妈啊,虽然见不到您亲切的笑脸,可我明白您的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得到彩虹?路很遥远,心却很近,爱是一根永不褪色的藤。妈妈,冬天到了,您冷不冷?

(清唱)我在信阳,你在北京,爱人啊,虽然听不到你熟悉的脚步,可我理解你的心。不展翅飞翔,怎知道海阔天空?山水相隔,心却相邻,爱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爱人,春天来了,你开不开心?

我被电话那边的眷眷思念之情打湿了眼眶,我忍着自己心中的感动,鼓励儿子:“爸爸的歌词已经写出来的,你的曲子什么时候能谱出来?”他说:“别着急,你得让我琢磨琢磨。

”四年之后,果然来了机遇,儿子转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读书,学校要求学生秋季开学都要拿出一件自己的小创造,父子俩于是把合作进行到底,爸爸哼个调子,儿子先在钢琴上弹出来,然后写出曲子,交上作业并获了奖。

后来我买的一个手机有自谱铃声功能,儿子便用拇指摁进了《致晏红》的悦耳铃声,每每炫耀给同事们听,把他们“酸”得我心里好快乐!

 

相关文章
  1. 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家庭环境
  3. 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4.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5.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八个方法
  6. 家长必读:教你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
最新文章
  1. 一年级孩子作息时间不适应怎么办?
  2. “due to“ 和 “because of“ 的区别及其语法差异
  3. 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区别
  4. 家长课堂:如何看待BBC纪录片终结,中式教学比英国班成绩高10%
  5. 教你如何运用联想学习化学
  6. 别让错误方式浇灭孩子的劳动热情——6大家庭教育误区全解析
  7. 爱的陪伴:家庭教育中情感联结的力量——从罗斯福母亲的读书声说起
  8. 家庭教育中的“自然后果法“:从斯特娜夫人教子故事看规则教育的智慧
  9. 孩子需要学会的八种交际方法
  10. 科学引导孩子远离网络游戏沉迷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