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4
案例一
懒散得什么都不想做
小林的成绩基本保持在班级前10名。随着考试临近,他却变得茫然起来,厌倦了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考试,觉得累了、乏了。早上不想早早起床,能懒一分钟就一分钟,实在是太困了;上课很难做到全神贯注,经常开小差、打瞌睡;晚上有时懒散得什么都不想做。
在这么紧张的复习阶段,他的状态却像一个原本充满气的气球正在慢慢漏气,不能集中精神好好看书,他很着急,该怎么办呢?
【分析】
小林出现了一些逃避心理,因为他害怕面对考试的失败,这种心理越临近考试就变得越明显,从而打乱考生的正常学习计划。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过度紧张会使考生出现疲乏、厌倦、懈怠、压抑、学习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等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倦怠心理。
【建议】
1、应该保持自己以往状态良好时的学习习惯,不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就过分关注这件事,甚至为此而焦虑。可以尝试找来一块写字板,将自己以往正常的作息计划写在上面,从而督促自己按照这个计划完成。
2、训练听课技巧。有意注意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时间长了会引起大脑疲劳,导致注意力涣散或分心。其实,很多人都不能做到一堂课40分钟自始至终都注意力集中,所以要提前预习,知道上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样带有目的性地去听才更有效率,也更能集中注意力。
3、给自己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许多考生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从而更多地去挤占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弥补自认为“不足”的复习时间,而忽略了这种超负荷的运转给自己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足等。相反的,保证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让大脑好好休息,让身体好好放松,做到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二
因害怕成绩下降而焦虑
高考临近,有的考生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心里总惦记着考试,情绪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害怕考试成绩下降。
某普通高中高三男生小海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在大的考试前他总是会心跳加快、出汗、担忧等,甚至头痛、发烧。而他近来神情恍惚,记忆力下降,有时明明把物理、数学等课本放在茶几上,过一会却跑到书架、床头等处翻找。一节课他会走神三四次,最近的模拟考试,本来拿手的数学都没考好,心情愈发焦虑。
【分析】
“考试焦虑”是考生当中最普遍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能量和生理能量,全力以赴地进行考试,使自己的水平得以充分发挥。但少数学生可因情绪紧张而出现过度焦虑,从而影响考试的发挥,这种情况称之为“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因为考生对考试结果过于紧张或担忧而产生的,一般在进入考场、未正式做题时焦虑反应达到高峰,表现为考前紧张、恐惧、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胃肠不适、出汗、尿频尿急等。
【建议】
1、需要了解一些心理知识,明白在考试前出现适度焦虑是正常的、甚至是有利的心理状态,只要合理地加以调适,就能让焦虑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小。切勿放大焦虑的负面作用而陷入恐惧,形成恶性循环。
2、注重复习过程,淡化考试结果。应把主要的心思放在如何合理安排好复习之上,循序渐进地完成计划,而不用整天去担心考试的结果会如何,要相信积极而又努力的付出,总会收到一定的回报。
3、寻求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以调整好心态,顺利迎接高考。
的暑假,我参加了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在一些中学做讲座和调查。我记得,每当我自我介绍说是北大心理系的,就会被很多高三学生热切地围住:
“你们学心理学的能治失眠吗?”一个师妹迫不及待地问,“我都快被折腾死了。”
她这样问的时候,立刻得到周围很多同学的附和之声。这是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
“你失眠有多久了?”我问她。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开始,到现在快一年了。”
“每天都失眠吗?”
“那倒不是……时好时坏吧——主要是考试的时候,越重要的考试,情况就越严重!有时候晚上10点就上床睡了,凌晨1点还睡不着!”
“睡不着的话,一般都会想什么呢?”
“什么都不想啊,就想赶快睡着,赶快睡着。对了,还会回忆学过的各种帮助睡眠的方法,不过都没什么用……”
“是吗?都试过什么办法啊?”
“那就多了,书上的,网上的,基本上所有办法我都试过,”她如数家珍地掰着手指,“睡前喝牛奶啊、慢跑啊、按摩啊、听音乐啊、调节呼吸啊,包括数数什么的我都试过了,还喝过一些保健饮品……”
“这么多方法,全都试过啊?”我禁不住笑了。
“嗯,”她恳切地点点头,又重复道,“不过都没什么用。”
“既然都没有用,那你凭什么觉得,我就能给你与众不同的方法呢?”我问她。
她有些愕然地抓抓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理解你的心情,”我对她说,“就要高考了,谁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会拼命地想抓一根救命稻草,不管是什么都要去试试的。”
她点点头。
“不过你想想,”我说,“如果真的有什么秘方可以治失眠,而且效果很好的话,那肯定早就是众口相传,你也不至于等到现在了,对吧?”
她皱着眉头想了一下,同意我这个说法。
“如果没有办法的话,”她脸上充满了失望,“那我这辈子都摆脱不了了……”
“摆脱失眠的困扰吗?”我笑笑,“谁告诉你摆脱不了?”
概说:焦虑的因果循环
其实这是一个文字游戏:“治失眠”和“摆脱失眠的困扰”,听上去好像是一个意思,在我看来是有分别的:前者意味着消除一个现象,而后者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进入本文的主题——焦虑感。
焦虑,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指对某些事情的担心。这个师妹的情况就是典型的焦虑——她对失眠的担心明明白白地写在了脸上。
我们来思考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症状(失眠)和焦虑(担心),究竟哪一个是原因,哪一个是结果?
似乎很明显的:担心是因为失眠而引起,那么症状是因,焦虑是果。
但是——我要提醒的是——会不会还有另一层关系?过度的担心回过头来,反而加剧了失眠?使得焦虑反而变成了症状的原因?
——正是担心本身,才使得她的失眠如此严重!
我们来看整个过程:最开始,有一次考试之前她睡不着,她担心这是失眠。于是下一次她格外留意,希望上次只是一个偶然。她躺在床上,紧闭双眼,不敢稍动,满怀紧张地等待结果——很不幸,失眠再度降临了。她害怕了,她开始留心各种克服失眠的技巧,每尝试一种新的办法之前,她都会充满期待,同时心里又隐约地不安,怕万一这种办法也解决不了,那更加证明了自己症状严重。可是,事实似乎正一步一步地向着她最不愿意的方向发展……她每天都很苦恼,失眠变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大麻烦!
是因为她体质特异吗?那么你也可以试试。想象你躺在床上,满腹心事。这个万籁俱静的深夜,你感到所有人都已经沉沉睡去,只有你还在辗转反侧——你甚至还不敢辗转反侧,你只能一动不动地“僵硬着”,你越来越着急……
你说你什么都没想,其实你满脑子都在想:“千万什么都别想啊,千万什么都别想啊,我要赶快睡着,我要赶快睡着,我怎么还不睡着……”
试试吧,你默念着这种话去入睡,你也会失眠。
高考进行备考阶段,整理了高考心理辅导:如何有效缓解考前焦虑?
高考越来越近了。众多学生的考前焦虑情绪可能越来越多,紧张、担忧、害怕,注意力不集中……怎样缓解这种焦虑情绪,让大家放松心情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水平呢?
1、考前进行深呼吸。
深深的吸气再呼气,一吸一呼之间能让身体得到最大的放松,让肢体不再紧绷。
2、保证充足的睡眠。
很多学生考前焦虑是因为学习量过大,休息不够引起的,所以临考前最好不要深夜学习,保证充足的睡眠,头脑才能保持清醒,应试时才会注意力集中。
3、适当的进行运动。
适当的运动如跑步、散步、打球等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放松神经,达到缓解考前焦虑的目的。
4、转移注意力。
当考前感觉到紧张焦虑时,可以做一些除学习外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看课外书等,转移注意力,摆脱焦虑情绪。
5、和他人交流。
向亲人或朋友诉说自己的担忧,求得他们的理解和帮助;也可以在一个适宜的地方放声大叫,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从而缓解焦虑。
6、保持平常心。
一场考试无非就是一张考卷,几位监考老师,保持平常心,让自己尽快的调整好状态,那么在任何考试面前都会英勇无畏。
供同学们参考。
高考在即,高三学子现在全力备考,埋头苦读。家长们望子成龙,学校和老师盼望学生出类拔萃,考上重点院校。恒昌中学高三学生小王说:“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成果就要在这次考试中见分晓了,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对我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几天我开始莫名烦躁,看不进去书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像小王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这段时间不少高三学生相继出现一些奇怪“症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学习效率低,他们都患上了“考前焦虑症”。
昨日,记者联系到齐齐哈尔市一家心理咨询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最近一段时间,他们接到了很多高三学生的电话,想要得到心理方面的疏导。他们反映的普遍问题是考前焦虑,睡不好,吃不好,学习效率下降。“前两天他们还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咨询电话,是某校高三女孩打电话要求工作人员给她的妈妈做心理辅导的。看来,不光是考生的压力大,家长们也轻松不到哪里去。”据工作人员讲。
据悉,高考临近,考生感到紧张在所难免,但是有些考生因为紧张出现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拉肚子、感冒发烧等生理反应,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就属于考前焦虑症的范畴了。心理辅导专家认为,这主要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或者是考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等原因造成的。
齐齐哈尔市心理辅导老师黄慧建议,家长应该首先缓解自己的情绪,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家长要对孩子多鼓励,提高其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家长不要过多唠叨,应当担当家庭轻松氛围的主要营造者。考生平时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或音乐来放松心情,不要改变正常的作息规律。同时,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注重营养搭配,切忌暴饮暴食。
临近竞争激烈的中高考,有很多同学心中存在种种担心,开始出现了过度的考前焦虑。例如,学习备考中总是莫名的充满恐惧,大脑过度兴奋的同时心里乱糟糟的却不知道学什么好,或者突然对已有的备考充满了怀疑,觉得没有任何信心去面对即将来临的考试。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总担心自己的心理素质不好,觉得第一次参加中高考,给自己很高的期望,但同时又因为心里缺少十足的把握,因而处于一种不安的烦躁中。
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每个考生的迫切需要。当你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时,你就拥有一种较稳定积极的情绪和自信、愉快的感觉。根据临床心理辅导实践的经历,有利于临场考试的心理状态可以概括为:自信、轻松、愉悦或适度的焦虑、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等。
我们知道,人在做事的时候适度的紧张和焦虑对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发挥技能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其实对于考试也是如此,在临考前拥有自信、轻松、愉悦和适度的焦虑的考生才能在考试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是,过度的焦虑则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掌冒汗,心烦气躁、情绪不稳等,临考时会造成思路狭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严重的还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等现象。
一、考前为什么会出现过度紧张和焦虑
简单的说,考前出现过度紧张和焦虑,其心理根源在于个人对未发生的事的一种可能结果的预期或假设进而出现心理矛盾和困惑,自信心降低。这种预期或假设往往以语言、图像的形式在内心快速呈现。仔细反省,就会难察觉到,最终你体验到的是对假设或预期的一种应激反应——过度焦虑。比如,“这次考试觉得这我的未来,万一我考糟了怎么办?”然后大脑中出现失败后别人的指责以及自己的生活学习状况的低下;“当我考试中遇到难题不会时,大脑中又会呈现以前考试失败的情景,情绪马上低落。”从根本上说,考前心理的过度焦虑状态主要是有消极的心理暗示引起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而产生对你有利的情绪;消极不利的心理暗示,进而产生不利的情绪。
在考试中,突然的、持久的高强度的脑力活动也会导致一种绝对的焦虑,如果严重化,也会导致情绪浮躁、思维反应迟钝、甚至大脑空白,有的同学称其“大脑突然短路”。
二、如何克服考前、考中的过度焦虑
1.考前过度焦度的克服方法考生突然进入考场,容易出现暂时性的过度焦虑紧张,情绪浮躁无法控制的情形。这种状态对正常的考试发挥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根据临床心理咨询的经验,一般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较好地针对考前过度的焦虑心理进行调解。
(1)记住某个轻松愉快地感觉,在大脑过分焦虑的情况下通过大脑的唤起消除过度焦虑。平时的训练时候,回想自己某个让自己感到最安静、轻松、愉悦生活状态——或者在听某个自己最喜欢的轻音乐;或者是在白色的沙滩上晒太阳的感觉。然后,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适时训练自己对这个情景唤起,借这种情景的唤起让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安静、愉悦的状态。
(2)借用无意识书写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从而消除过分的焦虑。前面说过,考前出现过度紧张和焦虑,其心理根源在于个人对未发生的事的一种可能结果的预期或假设进而出现心理矛盾和困惑,自信心降低。这种预期或假设往往以语言、图像的形式在内心快速呈现而难以自拔,并不断的给予自己心理暗示,从而导致考前焦虑。如果焦虑情绪相对比较严重,就要借助这种外力影响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了。
首先准备一张白纸,当过度焦虑情绪无法消除的时候,半闭双眼,用笔轻轻的在白纸上一行一行的随意进行一些无规则的、连续的、类似文字的书写。书写的时候,克制自己什么也不要想,要完全的随性而为。写完一行,不要停止,另起一行不间断地书写。一般来说,大约1分钟就能分散已有的引起焦虑的考试预期结果情形的注意力,从而让情绪稳定下来,达到一种比较平静的状态。因为无意识的书写的符号本身没有意义,故而不会引起新的刺激和想象,所以此时大脑处于一种强制的休息状态,对即将来临的紧张考试,有很大的好处。
(3)镇定按摩。当焦虑情绪很严重时,比如坐立不宁、手心出汗、小便频繁、胃部难受等一些反映到生理上的精神紧张的状态时,可以借鉴一下对有镇定安神的穴道进行按摩的方法来缓解症状、调节情绪。考生可以用右手大拇指轻轻按摩内关穴,按摩时要轻轻地、有节奏地顺时针进行,1-3分钟效果最佳。中医上,内关穴属心包经,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挠侧屈腕肌腱之间。内关穴有益心安神、宽胸理气镇静作用。手和手腕之间有一个界限,叫做腕横纹。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为了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中间。
2.如何克服考试中的过分焦虑情绪
在考试进行中,也会突然出现过分焦虑。如前面所说,突然遇到较难的题目(或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如图形推理),或者突然的、持久的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导致的一种绝对的焦虑情绪。如果进一步严重,也会导致暂时性的情绪浮躁、直至大脑空白。由于考试中的焦虑是绝对存在,根据焦虑的成因:如果是因为遇到较难的一类题目,不妨大胆的跳过,然后回头再解决,如果情形比较严重,则需要暂时闭上双眼,尽量去除一切杂念,强制保持大约30秒到1分钟(在考场行这段时间的足以让心理上感觉很长,且足够重新调整大脑)休息状态,然后继续作题——磨刀不误砍柴工,耽误的时间,足可以用清新的思路缩短的作题时间来挽回。
考试进行过程中,考生的情绪受到考题的刺激,处于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最好的考试状态类似一种完全忘我的境界。这种作题的状态,完全可以通过平时的作题训练中练就。尤其对于行政能力考试,备考不仅是一个技巧积累的过程,更是一种做题感觉的寻找、调适的过程。所以,平时注意了对做题状态、做题中的情绪控制,对避免克服考试中的过度焦虑状态有非常大的帮助。
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考前尚未作过全真的模考,就有必要进行一次完全限制时间的模拟训练了,至少要让大脑为不久就要进行的高强度考试预热一下。考前充足的睡眠、营养也是必需的。
最后,需要对临考前突然觉得没有信心的考生说的是:坚持——不管事情多么难做,不管自己多么的没有信心,坚持的最后收获总是让自己满意的;成功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学习中进步的时候,谁也感觉不到自己在进步。
离高考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考生们进行着最后的复习冲刺。而此时,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昨天,山师附中联合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为考生进行考前心理咨询和测评发现,八成考生考前患“轻度焦虑”。
15位心理研究生“察言观色”
昨天上午,记者在山师附中幸福柳校区看到,来自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15名研究生分成8组,对考生进行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应考心理、自信心等方面的测评和咨询。同时,他们还特意印制了近千份心理测试答卷,学生填写后现场打分。
“越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难集中。平时会做的一些题,考试时经常看错题目,这是怎么回事?”一位高三男生跑过来问。
心理咨询师小张看了看这位男生,并没马上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笑着说:“你和我说话时是不是有些紧张?平时你在公共场合发言是不是也比较腼腆?”“你怎么知道?”这位男生很惊讶的说。“你跟我说话时,右手一直在摸鼻子,你这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表明你在与人交流时会有紧张感。”小张说。
在一上午的咨询活动中,15位心理学研究生“察言观色”,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一个表情,他们都能判断出学生的心理状态,让高考生们折服。
八成高考生患“轻度焦虑”
记者了解到,昨天一上午的时间,约有上百名学生做了测试,根据最终统计发现,八成学生属于轻度焦虑。“我最近总失眠,老担心自己考不好怎么办?有时脑子会一片空白,该怎么调整?”“我一紧张就拉肚子,尤其是每次考试前,一定会出现这个毛病,我有什么问题?”高三(6)班的两名女生围着心理咨询师问。而从她们的答卷结果看,确实也属“轻度焦虑”。 还有一名女孩子很焦急地说:“最近我总是情绪失控,有时会突然大哭,是不是心理出问题了?”
在心理测试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学生最在乎的问题就 是常会想到“考试考砸了怎么办?”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更 是会时常出现这样的困惑。
针对这些情况,心理咨询师表示,考前出现轻度焦虑很正常,只要经常做深呼吸,考前暗示自己,给自己加油,多跟同学老师交流,正常饮食,这种情绪就能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