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0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详细总结与解析(三)
六、物质的除杂
在化学实验中,除杂是常见的一项操作,其目的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物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除杂方法和注意事项:
1、CO2(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CO2,从而除去CO。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O2会被氢氧化钠吸收,而CO则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从而得到纯净的CO。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水蒸气会被吸收,而氢气则可以通过。
4、CuO(C): 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C会与氧气反应生成CO2,而CuO则不反应,从而除去C。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或CuSO4溶液,Fe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Cu不反应,从而除去Fe。
6、Cu(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CuO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而Cu不反应,从而除去CuO。
7、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CuSO4会与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从而除去CuSO4。
8、NaCl(Na2CO3): 加入足量的盐酸,加热蒸发(或者加入适量盐酸),Na2CO3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Na2CO3。
9、NaCl(Na2SO4):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Na2SO4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Na2SO4。
10、NaCl(NaOH): 加入适量的盐酸,NaOH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从而除去NaOH。
11、NaOH(Na2CO3):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Na2CO3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从而除去Na2CO3。
12、NaCl(CuSO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CuSO4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从而除去CuSO4。
13、NaNO3(NaCl):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NaCl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从而除去NaCl。
14、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水蒸气会被浓硫酸吸收,从而得到干燥的CO2。
在进行除杂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的除杂试剂应该只与杂质反应,而不与目标物质反应。
- 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 除杂后需要进行必要的分离和提纯操作,如过滤、蒸发、结晶等。
七、化学之最
化学中存在着许多“之最”,这些知识点在学习和考试中经常出现,需要牢记: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H2),因为它燃烧后只产生水,不产生污染。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它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H2),它的密度只有空气的1/14。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H2),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位。
7、pH=0时,溶液的酸性最强;pH=14时,溶液的碱性最强。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氮(N)、钾(K)、磷(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古代中国就用天然气来煮盐。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大约占整个地壳质量的50%。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大约占整个地壳质量的8%。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