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1
家长要允许孩子在兴趣上不专一
孩子天性活跃多变,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出现兴趣转移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并允许孩子在兴趣上的不专一,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强迫他们坚持某一特定的兴趣。
想象一下,你的女儿在兴趣上总是不专一。上小学时,她喜欢画画,可能是因为她被画笔和颜料带来的色彩世界所吸引。然而,刚学了半年,她看到同班会拉小提琴的小朋友非常羡慕,于是她又爱上了拉小提琴。你为了支持她的兴趣,给她报了小提琴班。但拉了半年,她又开始感到困扰,因为课余时间被各种兴趣班占据,让她感到压力。
上小学后,孩子又想去跳舞,可能是舞蹈队的小天鹅舞触发了她的兴趣。她想放弃画画和拉小提琴,开始学跳舞。这时,你终于生气了,觉得她不够专注,总是半途而废。
孩子知道你的话有道理,但她对画画、学琴实在是提不起劲来,硬着头皮坚持去学,心里越来越厌烦,甚至出现了逃课的现象。当你得知情况后,可能会更加愤怒,家庭战争一触即发。
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年幼的孩子由于缺乏阅历和判断能力,对事物的选择往往受具体事物的影响,缺少理性分析。因此,他们可能会对多种事物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可能不够深入和持久。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特性,以孩子的愿望和要求为出发点,正确地引导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专一于某一兴趣。
首先,家长应该努力让孩子接触更多“有趣”的事物,尽力使他们能够“乐在其中”。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找到真正让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活动。
其次,家长应该尽力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家长应该给予他们选择自己爱好和人生方向的权利,支持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
家长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家长不应该只按照世俗的或功利的眼光来决定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而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拥有坚持、改变或者放弃某种兴趣爱好的权利。
错误的兴趣培养方式
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不容改变的,常常责怪孩子“三心二意”或“缺乏志向”。这样的态度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另外,一些家长可能会强迫孩子学习某种技能,不顾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潜力。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挫败,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家长应该反思
当孩子告诉你想放弃原有兴趣班而报一个新的兴趣班时,你会如何反应?你会生气吗?还是能够理解并支持孩子的决定?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经历而变化。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与他们一起探索和发现他们的真正激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