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2
记得那节二年级的阅读拓展课《酸的和甜的》,我决定来点魔法,让孩子们的心随着葡萄的酸甜一起跳跃。我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走进教室,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小脑袋里装满了问号。我故作神秘地问道:“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教室里炸开了锅,小手举得像森林里的蘑菇一样。
“酸的!”
“甜的!”
我挑了一位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小女孩,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甜甜的!”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足以让每个孩子都听到。我趁热打铁,“奇怪了,为什么有些小动物说葡萄是酸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好不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彻底点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解开这个谜团。
在我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家常便饭。孩子们在小组里,像小科学家一样探究语文的奥秘。在《不懂就问》一课中,我鼓励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内讨论解决。有的孩子问:“为什么孙山濯濯濯,而书声琅琅呢?”其他孩子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因为孙山是山,所以濯濯濯;有的说书声琅琅是因为读书的声音好听。孩子们在讨论中不仅理解了课文,还学会了合作与表达。
我还记得有一次教古诗《春雪》,我让孩子们先画出他们心中的春雪景色,然后小组内交流。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惊人,有的画了春雪中盛开的桃花,有的画了雪地里玩耍的孩子们。在分享画作的过程中,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学习就像一场探险,孩子们需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儿子们》的课堂上,侯杰懿同学提出的问题让我眼前一亮。我决定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于是,一场热烈的讨论开始了,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前两个儿子也是好儿子,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有的说妈妈应该理解儿子们的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课文,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质疑,这是自主学习的金钥匙。
小学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识字和背书,更是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质疑问难,我们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好舞台,让孩子们成为主角,演绎属于他们的精彩语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