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3
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对话大多都是些生活琐事,不需要产生共情。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的感受的时候,再和孩子产生共情。回应孩子的正面感受并不难,只需要简单地表达认可和支持。
亲子教育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我们需要使用沟通技巧。我们需要抛弃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说教的方式。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体一样需要得到及时认真的关注。当我们设身处地地把孩子的伤心、难过等负面感受想象成孩子身体上的伤痛时,我们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就会变得敏感起来。
有的孩子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感到惊恐、生气或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或者他们不敢说出自己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说出的理由不够充分。所以,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我们应该用更温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接纳和理解。
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的感受。类似“你做得对”这样的回应方式,也许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却妨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省。我们应该用更具体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我们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了,他们也就更能遵守我们为他们设立的界限。我们可以使用肯定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感受,同时让他们明白某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小羽毛妈妈的儿子突然不肯刷牙了,她试着接纳孩子的感受,耐心地询问儿子为什么不想刷牙。最后,她发现是因为换了新牙刷,儿子不太习惯。她向儿子道歉,并买了一个小一点的牙刷,问题得到解决。
龙儿妈的儿子生病了,不肯吃药。她用接纳孩子感受的方式与儿子沟通,发现儿子觉得药很苦。她使用幻想的方式让儿子明白吃药是为了支持奥特曼打败体内的怪兽,最终解决了吃药的问题。
孩子有了负面感受时,最需要的是父母接纳和尊重他们的感受。通过安静倾听、回应感受、说出感受和使用幻想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我们仍然需要设立界限并教导他们正确的行为。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我们可以建立更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