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1-15
小宝宝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犯错,这是正常的。由于他们的阅历有限,对于什么是对的和错的还不够清楚,因此犯错是难免的。然而,专家指出,仅仅通过说教是无法起到教育作用的,相反,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烦恼,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教育犯错的宝宝。
孩子在学会说话后,通常第一个有意义的字就是“不”。从8个月开始,他们就会不停地说“不”,这是对大人命令的明确回应。这是因为孩子经常听到大人说的限制性词语,所以他们将这些话融入自己的语言中。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认为孩子已经进入了第一次反抗期。然而,当孩子做一些危险的行为或者不符合大人期望的行为时,简单明确地说“不”是有效的,因为孩子能立刻明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讲道理,也不代表孩子完全服从。实际上,2岁以下的宝宝并不是完全听不懂道理的。他们能够读懂我们的表情,理解赞扬和批评,知道谁喜欢他们。这些都证明了孩子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经历过的事情才是最容易记住的。举个例子,当我女儿还不到1岁时,她对家里电饭煲冒出的蒸汽非常感兴趣,总是想伸手去触摸。无论我们怎么解释,告诉她蒸汽很烫很危险,都没有用。直到有一天冬天,她摸了暖气管烫了一下,我告诉她这就是“烫”。从那以后,她就记住了。当她再次伸手去摸锅里的蒸汽时,我告诉她“烫,暖气烫了你,白汽也烫”,并带她走到暖气边。她开始说“烫”,并后退,不再靠近蒸汽了。
孩子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经常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观察和模仿。比如,当我女儿第一次吃丝瓜炒鸡蛋时全吐了出来。起初我们以为是丝瓜里有籽,但是即使我们把籽都去除了再给她吃她还是吐。我板起脸来告诉她,如果不喜欢吃可以告诉妈妈,这样吐得一地脏脏的,妈妈会不高兴。她看了我的表情后,低着头也不高兴了,竟然抓起我的手咬我。我告诉她咬疼了妈妈,她明白什么是“疼”,因为她摔倒或者碰到东西时我都告诉她这叫“疼”。我问她现在妈妈疼了,怎么办呢?她想了想,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手,相当于给我揉了揉,因为平时我就这样对她的。我非常感动,表扬了她。这个经历让她和丝瓜联系了起来,接下来虽然她不想吃,但是也含在嘴里,看着我。最重要的是,她以后很少再咬人了。
行动比语言更能让孩子理解。孩子可能听不懂复杂的语言,但是他们能够通过大人的示范来了解很多事情。在孩子发展自我意识的时候,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告诉孩子“这是你的,不要给别人”。久而久之,孩子会特别保护自己的玩具和食物,不让别人碰,包括最亲近的人。然而,如果家长经常和孩子交换物品,包括吃的东西,孩子就不会有这种保护欲。举个例子,当我女儿在外面玩,看到别的孩子为了争夺玩具而哭泣时,她会主动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她当然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让她独占,所以她会分享。同样,如果不想让孩子站在高处危险地向下看,大人最好不要当孩子面站在凳子上或床上关窗户。
教育犯错的宝宝需要我们采用适当的方法。试小错防大错,让孩子从小错中学习;让孩子从大人的感受中懂得道理;让孩子从大人的示范中明白道理。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和改正错误,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