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成功案例

从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到第二学期一模英语考试的提升

辅导学员:高三马学员

辅导科目: 英语

辅导时间:从2017年12月22日开始,主要集中在2018.2.2——2018.4.1

辅导频率:寒假期间(10天)每天一节课,二月中旬开始一周2次课。

辅导教员:杜教员

个性化分析

马同学在一所英语水平非常强的班集体内(2018高三英语一模平均分125分),她在班级内是理科学霸。但是英语一算进总成绩,再辉煌的理科成绩顷刻间就被文科的弱势所扼杀。由于自己以往在英语学习上并不顺利,再加上周围同学比自己水平高太多,这给马同学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马同学的英语总成绩在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只有109分。此外,她的成绩在每次的模拟考试中,一直在110左右徘徊。每周学校都会给他们举行校考,而反映出来的考试成绩时忽高忽低。这一条是马同学在提高英语学科成绩之路上最大的一个挑战,平常的成绩波动,其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某一次考试的失利。马同学对分数比较敏感,所以每当考差的时候(低于110分),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但是这也反映出她对自身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作为老师,从来没有责怪过她,无论平常她的成绩又掉到了一百零几分,我都会保持一种祥和的姿态,认真倾听她的吐槽和忧虑。总而言之,尽管她的成绩有波动,她却非常愿意配合我的辅导。
在我刚接手她的时候,她刚经历要参加朝阳区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因为2018年开始高考英语听力(30分)与笔试分开,她听力27分,没有拿满,这导致她对英语学科没有很十足的把握;5篇阅读错3~4个,完型不稳定,时则2个,时则5个;作文在及格线徘徊,35分能拿21分左右:学员对于单词的理解比较僵化,作文中的表达有的十分僵硬,缺乏连贯性,而且能找出5个左右明显的低级语法错误。

辅导方案

【寒假期间辅导】
寒假只有10天,也就是10次课。这10次课,我要保证每次拿出半小时给她练习听力、构词法,还要讲解阅读中的错误,以及构词法。
【听力】
听力对于马同学来说,是一块心病。在给她练习高考真题的时候,我发现她对于材料中的内容,有时候只能听懂一个词。由于3月17日她才第二次考试,我决定给她进行10次集中的精听训练,材料全部选用高三同等水平的外国真实录音材料,配以选择题、判断题、记述题。每个材料都会来回倒播,以保证她能听懂每个材料的细节内容。
3月上旬,开始结合高考听力专项训练,每周保证4次的套题,由于训练的难度大,并不能保证每次都满分,但是马同学自己已经感觉能够听出许多以往未曾听出的单词和句子。在3月17日第二次补考中,马同学取得了高考英语听力28.5分的成绩。虽然还是扣了1道题的分数,可从27分保持并提高一道题的分数,也值得庆幸欢欣。
【语法与词汇】
马同学的英语基础并不差,该知道的词组和短语也不少。但是对于词汇的引申义,以及对语法的灵活运用限制了她成绩的提升。因为寒假时间集中,我决定给马同学开展“构词法”专项讲解训练,同时,在讲解词汇的时候,大量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与隐喻投射”的角度来分析完形填空、阅读中的词语搭配,一步步加强灌输“隐喻”的概念,引导学生“感知”词汇,发现词汇与词组之间的共生共存,而不是拿出某一本单词书葬身辞海。例如,说到break up有“分手”的意思,就跟她讲,介词“up”中的隐喻原理即:“上即发展”,水往杯子里越倒越满,最后水会溢出来。水填充容器的过程就是up的方向,而这个方向的最端点就意味着一个状态的结束。因此up就从“上”引申出“结束”的意思。
【词汇】
构词法:引导马同学以“前缀+词根+后缀”分析一个单词的构成,每一节课都只讲一个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保证学员可以记准前缀、词根、后缀的意义,并在日常阅读中时不时让她用构词法分析难词。其中,“前缀”和“词根”是英语隐喻投射的关键部分,例如,说到前缀de-,就引导她理解从方向的“降”(decline)到心情上的“降”(depress);说到词根“-ject-”,就结合方向前缀引导她推测“reject”(扔回来→拒绝)、“object”(反着扔→反对)、“project”(向前扔→计划)。
【语法与单选】
语法并不能严格的算作一个专题,而是在高三下学期需要树立的一个整体思维。以下是我本人总结出的最宏观基本的两个方面:句子的组织手法、语篇的修辞
句子的组织手法:
从听力到阅读,再到写作,考生会见到各式各样的句子,其中不乏:简单句、并列句、从属句、非谓语分句。这几种句子彼此之间如果能够通过改变连接词,或者动词的形式,就可以达到互相转换的效果。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的结束,为马同学这部分的整体感知奠定了基础,我则抓住这个机会,好好趁热打铁一番。此外,马同学是理科生,理解这些从属连接的概念手法十分迅速,逻辑清晰的英语授课方式更容易获得她的认同。这里指的转化,主要是简单(并列)句、从属句和非谓语分句的转换,例如下面第一个例子,考的是目的状语从句的引导词so that,这里体现的是主句与从句通过复杂从属连词so that来进行从属排列,最后生成主语和目的状语从句之间的关系:
You’d better exercise at least three times a week so that you can keep fit.
同样的状语从句,也可以用非谓语来做修饰主句的独立伴随状语分句:
To keep fit, you’d better exercise at least three times a week.
非谓语to do经常用作目的状语,因此同样的考点也会反复出现在单选题中。最简单的组句手法,还是通过并列连词and比较容易理解:
You’d better exercise at least three times a week and you can keep fit.
再比如下面的例子,which-分句作the Great Wall的定语,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态展现。
Scott was amazed by the Great Wall,which he described as the greatest attraction in Beijing.
既然是修饰the Great Wall,如果选用非谓语,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Described as the greatest attraction in Beijing, the Great Wall amazed Scott.
如果用并列连词and,也可以把这句话的意思还原的最直白:
Scott was amazed by the Great Wall and he described it as the greatest attraction in Beijing.
对于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上述转化一般都可以成立。以这样的方式举一反三,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语法知识,还可以进一步鼓励他们在作文修改中自主创作含有更多高级语法结构的句子。类似的组句手法,在单选题中层出不穷。给学生练习这种单选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从属句和非谓语分句存在互相转化的关系。语言的意义依托于形式的变化,句法结构的精妙需要他们自发的探索。
【语篇修辞与阅读】
语篇的修辞,这里我指的是:掉尾句、松散句、插入语。这个角度,是为了引出“信息焦点”的概念。之所以大多数中国学生认为英语阅读很难,是因为英美国家的行文思路不同于中文的行文思路,而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中文习惯于开门见山,英文习惯于娓娓道来。信息焦点的位置差异导致了学生有时候不能准确及时的找到文章的中心大意,在写作的时候,信息焦点的提前登场也会导致语言的活力减弱。
①. 掉尾句:即信息焦点后置的句子,我们截取某模拟D篇来说明。
He also predicts tha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writer and reader will be made less obvious by a social reading experience in which authors and consumers can digitall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o discuss any passage, sentence or line.
乍一看,第一行所传递的信息,并不能让人明白它的意思。只有顺利把句子的结构拆分完毕后,才能理解这是一个描写“读者与作者”距离缩小的一个社会现象。从修辞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掉尾句,信息焦点靠后。读懂不同信息的关系,就必须要通过抓“名词性成分”来解决。
名词性成分(NP)是英语句子的核心主干,其次是谓语动词。根据短语构成规则:
NP=(Det)(AP)N(PP)(S)。
意思是:(限定词)(形容词词组)名词(介词短语)(修饰从句)
括号中的成分,表示不一定出现的成分。在这里,括号中的成分只是N的前置或者后置定语而已。因此在阅读的时候都可以先剔除,读完主干再分析修饰成分。第一个横线处的结构就是Det N PP;第二个横线处的结构是Det AP N S。
②. 松散句:即信息焦点前置的句子,英语中可以另行总结出几个复合掉尾句要求的句式:倒装句、It…that强调句、形式主语it/that、形式宾语it、Were-型虚拟式、虚拟将来情况(Should you need any relevant information, please…)。具体的例句,在平常的考试、作文中都可以见到,这里不再赘述。
③. 插入语:插入语也叫独立成分,这种结构的意义并不是很难,但在形式上会打乱学生的信息接受过程,从而对插入语前后两句的关系混淆:
Robert Stein, founder of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the Book, however, believes that books won’t disappear entirely, at least not anytime soon.
这句话中,包含了两个插入语。前一个founder…用来补充说明Robert Stein的身份,后面however是believe that-分句的转折评注性状语。在阅读的时候,先要抓出Robert Stein believes…这个主干,最后把however理解为:but Robert Stein believes……. Robert Stein is the founder of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the Book
插入语的标志明显,主要以标点符号“,……,”的结构,或者是“:……”,再或者是“——……”。插入语的信息是附加补充,一定要先剔除,结合主要信息,有了最基本的事实把握之后,这样的插入结构才能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文章。
【作文】
马同学的作文处在及格边缘,基本上处于9+12这个模式左右。及格边缘徘徊,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低级语法错误太多。我们可以抛开中式英语的缺陷不谈,但低级语法错误的泛滥肯定会严重地让作文掉档,因此无论哪次作文,我都会用红笔大大的圈出来马同学的低级错误(不加冠词,另起一句话开头不大写,动词形式错误……),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词汇的修改和斟酌。
由于前面的阅读和听力占据的时间比较多,前期对于马同学的作文问题,我会结合她的文章在修改出另一篇可以让她背诵的作文。我会把作文里面挖上一些空,从而让她进行自主复习。这里的目的并不是让她去背诵某个话题,而是形成一种自主思考的思维习惯。在一模考试中,马同学的作文略有进步,攀爬到了及格线之上。

辅导效果

①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得到了126分的成绩,相对于起一学期期末(120分)高6分,相对于第一学期期中(109分)提高了17分。
②2018年北京市英语高考听力28.5分,较之前提高了1.5分。
③学员对英语学科重新燃起了希望,有更大的动力和好奇心探索英语的奥秘。有时甚至在我走了之后,主动拿起我给的英语学案复习,这是学员以往从来没有做出过的行为。

相关图片

该教员简介

教员编号:80068 姓名:杜教员

性别:男 来自省份:北京

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目前身份: 专业教师

认证情况:五星教员★

相关成功案例
  1. 掌握方法,提高成绩
  2. 把脉诊治 去病给养
  3. 提高效率
  4. 掌握方法
  5. 提高兴趣,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