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5636 010-64450797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名师指导:从高考题看古文阅读题解答

名师指导:从高考题看古文阅读题解答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0-11-19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卷的古文阅读第二题,一般是以考理解分析为重点,其中包括词语作用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把握,句式的表达到效果分析、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题的归纳、表现手法的赏评等,其难度略大于古文阅读第一题,是广大考生的一根难啃的骨头,失分率比较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把文章读懂。文章读不懂,就只能凭感觉瞎蒙了。要读懂,那就必须具备充分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基本能力。文章的基本内容已经掌握,基本意思已经明白,那么,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依据文章作准确、具体、深入分析了。

  那么,如何进行准确、具体、深入地分析呢?和现代文阅读大致一样,古文阅读无非是总体把握、层次分析、语句解剖和手法赏析等四个方面。

  所谓总体把握,就是在理清线索、掌握思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所谓层次分析,就是在把握全文的前提下,仔细分析段落结构,理清段落叙事、议论或说明的层次,明确层意段意,并且能够准确而简练地归纳;所谓语句解剖,就是通过句子文字表面意思,领会其深层内涵,并且弄清结构和句式,理解其作用;所谓手法赏析,就是从总体到局部,明白文章、段落或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能够依据具体要求进行恰切的评析。

  我们试以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卷的古文试题二为例,加以解说。

  【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

  九嶷山图记

  ①九嶷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嶷。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嶷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嶷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②表:标记。

  22.第①段交代了九嶷山的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 (2分)

  24.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分)

  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4分)

  总体把握:

  由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最后一段来看,此文是作者附于九嶷山图的题记。既然涉及人们还不太熟悉的九嶷山,当然就要介绍九嶷山的来历、特色,说明自己的看法。细读文章,作者的思路确实是先介绍九嶷山之来历,再描述九嶷山景象,显示九嶷山的特点,然后生发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意图。

  文章的重点部分,显然在于作者的议论部分。而这些议论明显是在为九嶷山鸣不平。作者认为,九嶷山高大雄伟、气象万千,应当评为南岳,但“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是很不公平的——其中或许还寄寓着作者对世道的批评——所以作者要“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这样,我们就掌握了文章的主旨。

  层次分析:

  文章的第一段有两层,第一层“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一句中的“方”,是地域方圆的意思,显然在是介绍九嶷山的宏大规模;而后一句“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则非常清楚地介绍了九嶷山的名的由来。

  文章的第二段通过描述来展示九嶷山的特点。此段为总——分——总结构,先说其高大雄伟,再说其广阔幽深,景象奇异,最后提出问题,突出九嶷山,并引起下文。

  文章第三段议论。作者以历史变化为依据,九嶷山和衡山对比,提出自己的主张:以九嶷山为南岳,以昆仑山为西岳,而衡山、华山则“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表作园囿耳”。随后作者感叹 “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深为九嶷山不平,也由此引出末段。

  文章第四段承上而表明写作此文的意图,“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这样,第23题、26题就迎刃而解了。

  语句解剖:

  古人写景状物或者议论抒情,好用整句,从不同侧面或层次,描绘景物,抒发情感、阐述观点,并且增强文章的韵律。这些整句和散句结合,使得文章语言摇曳生姿,表达更加充分。

  “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一句中“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是整句,前句写九嶷山如“嵩山、华山”的高峻,后句言九嶷山又如“衡山、泰山”的广袤。“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是散句,说高峻广袤如“嵩、华”、“衡、岱”者,在“在九峰之下”不过如同“棋石”,而且可以“以百数”。由此一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九嶷山的极其高大广阔。

  这样,第25题也就解决了。

  再看24题,“听逸者占为山居”一句。现代意义的“听说、听见”,古文中是用“闻”来表达的,所以b和d立即可以排除。而“占为山居”一句中“为”是动词“作为”的意思,“山居”是名词“山林居所”的意思,因此,这个“占”应读第一声,是通过风水考察后选择的意思而不是“占领、占据、占有”的意思,更不是“据为己有”的意思,况且“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和文章意思也不合。所以,排除a,选定c。

  手法赏析:

  手法赏析,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照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

  23题要求“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分析语句的意思,不能离开语境,分析语句所用的手法及作用,也不能离开前言后语。原句是“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中峰之下”既无鱼鳖,又无鸟兽,自然是极其寂静的,所以“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表现的境况应该和前言一致,也是写“静”的。所以我们立即可以想起“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来,确定这是反衬的的手法。

  这样,23题也就可以准确地解答了。

  【参考答案】

  22.规模和得名缘由

  23.这句话描写了山中若有若无的蝉蝇一类的声音,以声衬静;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静寂。

  24.c

  25.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华、衡、岱的特点,强调其峻峭与宏伟,节奏鲜明;再用散句描摹这样的山峰很多,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26.九疑山地处衡山之南,宏伟美丽;却不能列于五岳;作者撰文对此表示不满;希望人家认识九疑山特有的长处。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孟教员 北京城市学院 翻译
  2. 周教员 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专业
  3. 田教员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会议口译
  4. 史老师 中学二级教师
  5. 林教员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软笔书法
  6. 刘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7. 焦教员 天津工业大学 日语
  8. 刘教员 首都医科大学 五年制临床医学
  9. 郑教员 郑州财经学院 投资学
  10. 董教员 岭南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推荐科目: 篮球老师 书法老师 舞蹈老师 体育老师 围棋老师 俄语老师 游泳老师 语文老师 英语老师 物理老师 化学老师 生物老师 架子鼓老师 数学老师 雅思老师 托福老师 羽毛球老师 日语老师 钢琴老师 美术老师 小提琴老师 古筝老师 小学老师 初中老师 高中老师 高考老师 编程老师 作文老师 陪读老师
相关城市: 北京家教网 上海家教 武汉家教 南京家教 深圳家教 广州家教 天津家教 西安家教 成都家教 杭州家教 泸州家教 荆门家教 绍兴家教 恩施州家教 五家渠家教 榆林家教